当手机店卖的不是手机---金融泛滥之殇

作为十年的金融从业者,平时工作的原因会接触很多行当,会认识很多老板,也见识了很多社会问题。

最近在做手机店项目,我就见识了什么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及金融是把双刃剑。

阿森在广州是从2008年开始开手机店的,那是苹果发布苹果手机后第一年。当时手机大部分是还是线下销售,但都是大卖场主导,像国美,和讯等。那是还是诺基亚,三星,联想的时代,手机非常好卖,利润很高。平均每部手机的毛利有20%以上。后来电商的发展,直接重创了线下销售门店,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卖场。阿森开的手机店因为采取低价销售,在手机圈子里有一定知名度和口碑,同时经常在进货商另辟蹊径,比如能拿到水货机,翻新机等,因此生意还比较稳定。自己每年都能赚20万左右。当时到了2014年,随着苹果手机的流行,电商在3C领域的持续发展,阿森的生意越来越差。平均每部手机的毛利降到了10%左右。正当阿森犯愁,打算关门的时候。阿森接触到了金融公司,这几年生意从低谷反弹,且比前几年还赚了更多钱。

我当时去阿森门店尽调时,连续观察了三天,打算从人流量去推测阿森门店的销售量。每天的人流平均只有15人左右。这明显和阿森说的每天都有20万的销售不符,还差别很大。我又通过查看阿森卖的手机品类,苹果手机占比35%,其次是华为占比30%,vivo,oppp占比30%,平均价格在3000元左右。并不是什么8844,什么保时捷手机,动辄上万的手机。也和阿森说的销量不符。

我说:“阿森,不管你销售多少,都没关系,但一定要真实”。

阿森听出了我的意思,连忙答道:“我没吹牛,可能你不是很了解我的模式”随后阿森甩了一打银行流水到我面前。“你看我流水,这些做不了假”。

我每行每个数字地核对,数据反映的比阿森说的销量还要大。不过都有一个特点,交易对方都是金融公司和银行。阿森不慌不忙解释道:“现在单买手机已经不赚钱了,有时候还会亏,因为价格波动频繁,1台手机进回来,1个星期卖不掉,就会开始亏,每天亏1%。还好我们和金融公司合作,我们能比市场价或网上的价格进行销售,我们不赚消费者的钱,我们拿金融公司的返点。一方面价格低了,买我手机的人就更多,卖的越多,返点就越多。为了应对暴增的客户,我前段时间采取发展代理的形式了,所以来我店的人都是我的代理,所以人流多。”

“那金融公司赚啥呢”我疑惑到。“他们是最聪明的,也是赚最多了,他们收取消费者高达年化50%以上的利息和费用。聪明在于,一部3000元的手机,经过金融包装,每天只要18元就可以,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极大的吸引力。”

阿森吸一口烟:“这只是我成熟的模式之一,我们最近还在发展另一个新业务。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利润更高。现在我对接了至少20家以上的金融公司,他们竞争也激烈。我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套路,也发现了他们的漏洞”。为了让阿森继续把内幕告诉我,我故意说你们这个项目比较复杂, 我们需要考察久点。

阿森急忙说,不复杂。就是“手机融”说白了就是在我们店可以既拿手机,又拿钱。我们一方面在手机型号上做点动作,让金融公司多放款,一方面去乡下收集些身份证。这样消费者很多都愿意,因为分摊到每天才多供10元。也不多。有些人可以把手机返卖给我们,我们按照7折给他钱,他就拿钱更多。“阿森,牛逼,你这根本卖的不是手机了嘛”“恩,我们卖的是金融,金融更赚钱,金融是个好东西”阿森笑眯眯的吸了一口烟。

结束了尽调,我陷入了深思。金融真的帮助消费者更容易得到商品了吗?经过金融的狡猾的设计,消费者忽视了金融的代价,没有认识到金额虽小,但由小积多。手机店可以如此,卖其他商品的难道不会也如此吗?汽车,电器,化妆品,甚至家具等等。当社会所有的商品都这样金融化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我们能否承受。

当手机店卖的不是手机---金融泛滥之殇

当手机店卖的不是手机---金融泛滥之殇

当手机店卖的不是手机---金融泛滥之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