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器”出征,這個島國成支點,印度抗議無效

中國速度,名不虛傳!

1月16日,由中國幫助斯里蘭卡承建的科倫坡港填海造地工程順利完工。

短短兩年時間,一塊麵積為269公頃的土地就在茫茫大海上“長了出來”,有中國人所在的地方,就有奇蹟發生。


中國“神器”出征,這個島國成支點,印度抗議無效


一時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等段子層出不窮。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厲害了,我的國!

造島神器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迄今為止印度洋上最大的單體填海造陸工程,較原計劃甚至還提前了兩個月完工。

在龍刃(微信公眾號:龍刃)看來,科倫坡港填海造地工程能提前完工的大功臣非它莫屬——超大型耙吸挖泥船。

或許大家對這個專業名稱有點陌生,但是提起它的外號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造島神器。

那麼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到底“神”在哪時呢?


中國“神器”出征,這個島國成支點,印度抗議無效


當然是它那恐怖的作業效率——以“浚洋1號”耙吸挖泥船為例,該船耙臂最長可以伸到海底90米處挖泥,最遠可以將疏浚泥土吹到150米開外。

更關鍵的是,如果通過排泥管層層接駁,那麼“浚洋1號”的作業範圍將可以擴大到4000米,大幅提升其吹填半徑。

正是得益於其強大的疏浚和吹填造地能力,“浚洋1號”每小時的最大挖泥量為2萬立方米!

2萬立方米是什麼概念?

這相當於在一個標準足球場上堆起一層樓高的泥沙量。

一艘造島神器就如此不凡,多艘組團的效果則更是超乎想象。

要知道,在科倫坡港填海造地過程中,中國方面可是一口氣派出了“浚洋1”、“萬頃沙”、“新海鳳”、“新海龍”4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

在它們的通力合作之下,科倫坡港一天的吹填泥土量就高達25萬立方米,截止項目完工時,已經累計吹填的工程量更是突破了7000萬立方米。

“滄海變桑田”,中國古典神話中描述的這一幕,終於在當代成為了現實。

事實上,此次派往科倫坡港進行作業的4艘造島神器還不是國內最先進的,目前該領域的絕對王者是由中國自主設計建設的“天鯤號”。

不同於傳統耙吸挖泥船隻能挖掘、吸附泥沙的限制條件,天鯤號”配備有通用、黏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連硬度為50兆帕的海底岩石也可以毫不費力的絞碎。

由於天鯤號的核載功率高達6600kW,它的最遠吹填半徑也提高到了15000米,足足是“浚洋1號”的100倍!

當然,在質量明顯提升的同時,生產挖泥船的數量也有了同步提升——以前是十年造1艘,現在一年就能出廠10艘!


中國“神器”出征,這個島國成支點,印度抗議無效


多虧了這些源源不斷的造島神器,我們才能在南海打造出一座座人工島嶼,就其重要性而言,堪稱是守護祖國海疆的“不沉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