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华夏,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是治乱之本;“礼”也是德,是一种道德修养。“仪”是矩,是准则,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仪”也是与“礼”融合在一起的种种仪式的总称。“礼仪”,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中国古代的礼仪分为祭祀、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每类各有一套依程序而行的仪式。礼有三本:祭天地,祭先祖,祭君师。随着人们长期实践,礼仪大多逐渐成为风俗习惯。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首先,中国制礼的历史悠久。三皇时期就产生了规矩,神农时期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礼仪,继而,又经伏羲、轩辕、尧舜、周公等加以改进,直到春秋时代的孔子,奠定了极为完善的世袭礼仪制,如《周礼》是成书较早的关于礼仪的系统性著作。

其次,礼制仪法非常完备。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按各自身份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国, 还纳入了台阁仪范、政治体制和教化程式。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周礼》、《仪礼》、《礼记》完备地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和制度。

再次,礼仪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权力关系、家族血缘关系、人际交往关系、婚嫁丧葬、迎宾待客、行为举止、言行应对等,无一不有礼仪可循。

礼仪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