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源流史,“阿萨姆茶”竟是世界茶叶鼻祖?

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原产中国,中国西南部是茶树原产地,在那里分布着很多野生乔木型的大茶树,这是茶树原产中国的历史见证。

茶叶的源流史,“阿萨姆茶”竟是世界茶叶鼻祖?

“茶山御史”陆羽,编纂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影响颇大。

茶树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它们绝大部分在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均有分布,以物种进化上的原始性,结合这一地带古老而稳定的地质历史,认为云南的东南部和南部、广西的西北部、贵州的西南部是茶组植物的地理起源中心。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树从地理起源中心向周边自然扩散,沿澜沧江、怒江水系,蔓延至横断山脉中、南部,低纬度高海拔的长光照和热带雨林气候,使茶树得到充分演化,形成了以大理茶和阿萨姆茶(普洱茶)等为主体的茶组植物次生中心。大理茶是野生型茶树,集中分布在哀牢山沅江一线以西的横断山脉纵谷区;阿萨姆茶(普洱茶)是历史悠久现今广泛栽培的栽培型茶树,其分布区域几乎与大理茶完全重叠。根据大理茶与阿萨姆茶形态特征的相似程度,以及广泛存在的它们之间的杂交类型,阿萨姆茶(普洱茶)应是由大理茶等自然演变而来的。由此认为,云南的中南部和西南部可能是茶树的栽培起源地。

最早提出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之说是中国茶学家吴觉农,1922年他在(中华农学会报》发表的“茶树原产地”一文中指出:“中国有几千年的茶业历史,为全世界需茶的产地…….谁也不能否认中华是茶的原产地”。吴觉农从中国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将茶作药品、历代茶树栽培和利用的记载,以及现代茶树分布状况的考察,提出了茶树原产中国的根据。

茶叶的源流史,“阿萨姆茶”竟是世界茶叶鼻祖?

吴觉农先生(1897—1989),被誉为“当代茶圣”。

中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在考证了英国皇家植物园各大标本馆后认为,印度的茶树与中国云南广泛栽培的大叶茶没有区别,印度现在栽培的大叶茶是当时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去的,在印度未发现有关于茶树的记载。他在1981 年所著的《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中写道:“中国人民利用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考之史籍,茶叶最先用于医药方面,然后才作饮料。早在殷周时期中国人就知道用茶叶作医药,周代以后就以茶为饮料。…… 无论从植物的地理分布或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历史来看,茶树都是中国原产。”

中国是野生大茶树最多的国家,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个省、市(区)200多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中国西南部是山茶属植物多样性中心,全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个属380多个种,其中中国有15个属260余种。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北纬25°线两侧又是山茶科和山茶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在一个区域集中这么多山茶科植物,是原产地植物区系的重要标志。

茶叶的源流史,“阿萨姆茶”竟是世界茶叶鼻祖?

近几年备受市场欢迎的普洱茶

茶树从地理起源中心向周边自然扩散过程中,因山脉、河流的影响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大体形成了四条传播途径。

(1)澜沧江怒江水系。沿澜沧江、怒江向横断山脉纵深扩散,也即北纬24°以南、云南中西部的普洱、临沧、保山、德宏、楚雄、大理等地。这里低纬高湿热的优越环境条件,使茶树得以充分繁衍,是中国野生大茶树分布密度最大、树体最高大的地区;此一区域的栽培型茶树则以阿萨姆茶以及大理茶和阿萨姆茶的自然杂交类型为主。

(2)西江红水河水系。沿西江、红水河向东及东南方向扩展,大体分成两支。一支是沿西江扩散至北纬23°以南的广西、广东的南部和越南、缅甸北部,境内多有乔木和小乔木野生型茶树生长,如广西西部有大厂茶、广西茶等,栽培型茶树(包括越南和缅甸境内的掸茶种和北部中游种)以白毛茶和阿萨姆茶等为主;另一支沿红水河深至南岭山脉,包括广西、广东北部和南岭山脉北侧的湖南南部和江西南部。在广东境内一直蔓延至东部沿海,并贴近北上到闽南丘陵,形成北纬24~26°间的粤东闽南茶树分布区,以栽培型的小乔木大叶茶为主,间或有灌木型茶树,分类上主要是白毛茶和茶。在南岭山脉两侧则是苦茶的主要分布区。

(3)云贵高原东北大斜坡。沿着金沙江、长江水系向云贵高原东北斜坡扩散,形成以黔北娄山山脉和川渝盆地南部为中心的又一个大茶树聚居区。这一带茶树的特点是:多呈乔木或小乔木型,叶大,叶色黄绿、富革质,有光泽,芽叶多绿紫色,子房无毛,柱头3裂,果呈棉桃形,是秃房茶的主要集中区。

(4)长江水系。由云贵高原沿长江水系进入鄂西台地,并扩散至湖北、湖南、江西、 安徽、浙江、江苏等省。茶树走出“巴山峡川”后,大部地区处在北纬30°左右,冬天寒冷,夏天酷热,茶树均为抗逆性强的灌木型中小叶茶。 长江中下游已无野生型茶树,分类上都属于茶。

大家觉得茶叶是最早产于中国吗?欢迎来评论区发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