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坐車經過香港觀塘道,一抹紅色從石屎森林中綻放出來,旁邊還有一個塔狀物體。查了下地圖,竟然是潮汕人奉尊的三山國王廟。一座潮汕人的廟宇出現在九龍牛池灣的坪石邨,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意外。香港的潮汕人雖然多,三山國王廟則只有七座,牛池灣這座卻和潮汕人關係不大。這座廟宇雖不出名,卻是一部濃縮的香港歷史,“參與”過香港很多歷史事件。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牛池灣三山國王廟

歷史作用

一、移民縮影

三山國王廟指的是揭陽三座大山,算得上是是潮汕人的一個本土信仰,也被潮汕人帶到世界各地。潮汕人到達香港的時間大概是乾隆48年(1783年)左右,長洲的《光緒廿九年北帝廟重修記》就有“故於乾隆四十八年,惠潮二郡公舉林鬱為正總理,倡建廟宇。”的記載。但是牛池灣三山國王廟除了主神來自潮汕和潮汕人的關係不大。

1819年的《新安縣誌》已有牛池灣村的記載,屬官富司管轄村莊,推斷在乾隆年間形成,距今200多年。最早遷入牛池灣的是來自廣東惠陽的客家人,分別姓杜、劉、楊、馮和曾,他們以耕種維生。

九龍牛池灣的三山國王廟,始建時間沒有確切的記錄,一般認為建於嘉慶年間,約1800年左右,而建築者則是來自惠陽的客家人。約十八世紀他們在牛池灣鄉建廟,廟內只供奉其中一位國王,據說是「三王爺」。據鄉民所述,當時廟前尚為海灣,一日有人拾得神像,認為是三山國王,於是由當時的坪石邨及河瀝背村村民合資興建,而廟宇的地址當時已是海旁。所以這座廟宇也屬於我們常說的流水神,這也是為何一座祭祀山神的廟宇會出現在海邊的原因。

三山國王廟的出現,說明至少在清嘉慶時期,潮汕的三山國王信仰已經為惠陽一帶的各家人接受,並且已經擴散到附近的小漁村——香港,這個可以看成當時民間人員流動的一個縮影和證據。

二、信仰載體

國王廟屬三間兩進建築,具體初建的年份已不可考,但正殿副梁有“宣統辛亥年孟春月建造吉旦”刻字,可知現在的規模,乃於1910至1911年期間建成。殿內有歷年重修碑記多塊(丙戌1946年、丙申1956年、庚戌1970年、壬申1992年、壬午2002年),足可證百年來香火鼎盛。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副梁

寺廟前石額上刻“三山國王”四字,門旁對聯則寫著:“跡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對聯

廟內居中三山國王殿,有神像一尊,鄉民皆以此代表三位國王神位。右方供奉玄壇,左方則為太歲。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三位

右偏殿曾設書塾,後來改名龍池小學,1960年代初結束。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民國重修碑

可以看出,三山國王廟是當時當地民間聚會和多神信仰的載體。書塾的存在,證明當時居民對教育的重視,也說明三山國王廟有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優良傳統。

參與國家大事

這座廟的歷史不但悠久還擔當過一次重要群體事件的總部。廟左偏殿為三山國王值理會辦事處,曾是東九龍十三條村落聚會之所,現今由牛池灣鄉單獨管理。

紅朝鼎革,大量大陸難民湧入香港,在多個山頭興建木屋和鐵皮屋。港英政府撥出黃大仙廟後面山區為竹園徙置區,即現時竹園北邨、竹園南邨及黃大仙上邨一帶。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竹園北邨

港府於1957年手清拆此鄉,計劃將鄉民遷入鄰近新建的徙置區。按照政府原來的計劃,當地救命機會布獲人和裴村。此事引發包括竹園鄉在內的東九龍地區十三條鄉村聯合成立“九龍十三鄉聯合支持竹園村民會”,其聚會地點就是三山國王廟。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拆遷中的竹園

聯合村民會對抗政府的徵地行動,得到香港各大社團支持。但第一輪清拆仍如期於同年六月底展開,受影響的鄉民近五百人。事件甚至驚動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層,中國外交部分別於同年7月24日及9月10日連續發出兩次照會強烈譴責英國政府,責成英國政府停止清拆行動及作出賠償,。事件最終以英國政府下令港英政府給予受影響人士妥善安置和合理補償作結。可以說三山國王廟其實是香港一個被遺忘的紅色遺蹟,一個將來的愛國教育基地就此誕生。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外交部公告

屋邨記憶

廟後有一大平石,此石為風水石,國王廟因此建於此石前。坪石邨位置本是原居民村落,叫“坪石邨”,相傳因有此平滑的大石,故此地稱“平石”,輾轉後作“坪石”。

在1960年代以前,坪石為香港新九龍的十三個規模較大的鄉村—九龍十三鄉之一。位於平山,原是坪石村及白屋仔村寮屋區。1968年,屋宇建設委員會宣佈興建坪石邨,並於1970年至1971年建成,由港督戴麟趾爵士揭幕。“九龍皇帝”曾灶財曾在該邨部分燈柱和電箱留有墨跡,民政事務局轄下部門已在該墨跡套上膠片保護。葉準(葉問宗師長子)也在坪石邨居住。現在的坪石邨已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打卡熱點。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坐井觀天”的坪石邨

都市傳說裡的三山國王廟

坪石邨(Ping She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於1970年代落成,截至2018年6月30日,住戶數目合共4,500戶。歷史悠久,所以也有著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坪石得名的大石頭

其中一個傳說是當年興建地鐵,地鐡公司鑽穿鬼門關,於是此後坪石邨連續發生三十來起自然墮體事件引發居民恐慌。最後地鐵公司修建了三山國王廟封住了鬼門關,瞭解此事。不過地鐵彩虹站建成於1979年,距離三山國王廟上一次重修已經九年,至於下一次重修又要等到十三年後的1992年,所以傳說屬於無稽之談。

傳說裡的香港記憶

香港樓多,跳樓自然方便,但就人口比例而言,香港的自殺率一直低於日本和韓國,更低於美國與澳洲。不過坪石邨一度成為幾連跳高發區有是事實,參考1995年到2014年的記錄,坪石邨共發生過十起自由落體事件。在樣高的集中度自然很容易引發聯想。

自由落體記錄

當然這種高發其實和鬼門關什麼的神秘主義事件無關。恰如克林頓所言:“傻瓜,這是經濟問題!”2017年《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表明,失業者的自殺率為1.15%,而擁有工作者自殺率為0.54%;家庭年收入在2萬美元以下的人自殺率為1.67%,來自年收入高於2萬美元的家庭的人自殺率為0.83%。[1]

香港的公共屋邨不是誰都可以住的,必須收入夠低才可以。坪石邨作為第一個公共屋邨,應該說彙集了香港當時收入最低的一個群體。把最可能自殺的人群聚在一個地方,自然會形成自殺高發區。同時,自殺還有示範作用,最後導致幾連跳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九大凶宅排名

另外,坪石邨網紅照片雖然好玩,當長期居住在這麼一個類似囚籠的環境裡,心理難免壓抑,這個可能也是導致坪石邨自殺高發的原因。實際上坐落在坪石邨邊的三山國王廟可能曾經為很多企跳者提供過心靈慰藉,讓他們打消輕生的念頭,所以在什麼全港幾大最多凶宅屋苑裡,坪石邨根本排不上號。感謝三山國王廟襯托,坪石邨最終除惡名。

一座香港三山國王廟的傳奇

飛不出去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