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考場就寫下兩首悔過詩,這個六年級孩子讓人好笑又心疼

剛出考場就寫下兩首悔過詩,這個六年級孩子讓人好笑又心疼

前日杭州大多數中小學都結束了期末考試。本以為,孩子們考完試都會“放飛自我”,吃好喝好準備迎接新年。哪知道,錢報記者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由兩首詩詞組成的“悔過書”,出自一名六年級孩子之手。

因為期末考試發揮欠佳,“悔過書”的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小作者的反思之情,看得人又好笑又心疼。

現在這個社會,對教育普遍存在焦慮感。而且,這種情緒正慢慢傳給孩子。如何對待孩子交出的期末成績單,其實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

杭州六年級男孩剛出考場就寫下“悔過書”

錢報記者打聽到,這封悔過書的小作者名叫楊博宇,現在就讀於杭州金都天長小學六年級。前天晚上9點,楊同學想到白天期末考時犯下的種種失誤,有感而發,就在草稿紙上寫下兩首懺悔詩,並把它們貼在書桌上激勵自己。

為表決心,小楊還把這兩首詩交給媽媽審核。媽媽被逗得只想“哈哈哈”,又怕傷了兒子的“玻璃心”,就轉到自己的朋友圈,結果很快就收到近百條評論。許多朋友都稱讚小朋友寫得很不錯,希望孩子能調整好心態,下次考試再戰。

這兩首充滿童趣的悔過詩是這樣的——

《馬失前蹄·恨》

奔馬疾馳失前蹄,

昨日纖毫失,

今日千日恨,

卻不復昨日。

只望明日朝陽,

暖我胸膛。

昨日之恨,

永烙我心!

切記切記,

不可再失前蹄!

《傷心·恨矣》

今日一失千古恨,

他日如何復昨日。

傷心傷心復傷心,

還望今日重拾心。

烏鴉終有飛鳳時,

水蛇也會成游龍。

恨矣恨矣更恨矣,

恨我心神如遊魂。

我願化作清風,

逍遙在人間。

不願變成厲鬼,

空於此身軀。

悔過詩的背後是一個對自己認真的孩子

楊媽媽揭秘,在這兩首悔過詩背後,還有一個好笑又讓人心塞的考試故事。

小楊是班上的科學課代表,平時動手能力很強,所以科學成績一直不錯。但這次科學期末考,因為考試時走神,馬虎審題不仔細,犯了好幾個低級錯誤。雖然一交卷,小楊就反應過來,可悔之晚矣。

“他平常是個樂天派,心理承受能力挺強,從來沒為考試考砸哭過。但這次他錯的題目,恰好科學老師前幾天還在課堂上講過,加上班上這次得滿分的小朋友有不少,小楊越想越委屈,一回家就大哭一場。結果我下班回家聽說這事,進書房想安慰他,卻看到他一邊抽泣一邊在寫悔過詩,那場景讓人又好笑心疼。”楊媽媽對記者說。

對此,楊媽媽的第一反應是,既要鼓勵兒子進行自我反思,也要幫助他儘快平復心情。“我安慰他時,那兩首‘悔過詩’才寫了一小半。沒想到等我出了書房,他仍要堅持寫完,向我表決心。”

媽媽回覆信也寫得很暖 家長們都值得看一看

看了兒子寫的悔過詩,楊媽媽琢磨了一整晚。怎麼才能幫兒子改掉不認真審題、愛走神的壞習慣呢?一直到凌晨,楊媽媽決定仿照《出師表》,給兒子寫一篇古風版的建議信。這封信的名稱是《告吾兒家書》,開頭是這樣寫的:“今日考場,吾兒淺顯易題失分,捶胸頓足掩面大哭!進書房,見吾兒哽咽,吾不忍,擁兒入懷!勸之,既已考勿需掛念!只見汝詩兩首,字字句句皆是悔意。”

接來下是接連的四段“告吾兒”,用詞工整,很有氣勢。其中一句是:“告吾兒,望汝知母之用意,奮起汝之學業,今日之傷心並有意義也!烏鴉飛鳳,水蛇游龍,吾兒可成功也!”(全文可到微信公眾號“升學寶”查看)

楊媽媽透露,“寫詩”這個小習慣,是他們母子倆的共同愛好。“他喜歡寫詩,可能是受我的影響。我從高中時也喜歡用小詩記錄一些難忘的經歷,堅持到現在有20年了。對我們母子倆來說,這種詩詞就是一種日記形式。”

這樣一對有趣的母子,有什麼教育經驗可以分享的呢?

楊媽媽說:“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都挺大,家長要做的不是繼續給孩子加壓,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意識。另外,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不是由期末考成績來決定的。還是要鼓勵孩子多嘗試他感興趣的東西,幫孩子打開眼界。只有玩好了,才能學得好。”

如何對待孩子的期末成績單 還真是考驗家長的智慧

各位爸媽看到這裡有啥想法?反正錢報記者是百感交集。接下來幾天,大家都會陸續知道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了,建議大家這幾天做好三件事:

1.考完試別問考得好不好,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再請孩子好好吃一頓,畢竟他也辛苦一學期了。

2.成績單拿回來後,切記要淡定,控制好體內的洪荒之力。

3.看孩子試卷要沉得住氣,切記孩子是你親生的,他不會做,是因為遺傳了你的基因。

估計許多爸媽會說:臣妾做不到啊!那就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正面典型——

錢報記者一個小姐妹昨天下午知道了兒子某門課的成績,真的是慘不忍睹。雖然內心是崩潰的,但她進行自我心理建設後,回家面對兒子時相當淡定:“恩,你發揮得很穩定。”

這位媽媽說:“這個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考試範圍,比考試範圍更寬廣的是看成績單時的胸懷。”

與廣大的家長朋友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