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合適不?做人當學新加坡

这样说合适不?做人当学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國土不過七百二十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只有五百六十多萬。

直到今年方才開埠二百週年。

这样说合适不?做人当学新加坡

初到獅城,走馬觀花。

我的感受只是一孔之見。

這是一個值得尊重、值得學習的國家。

即使只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而非政府。

这样说合适不?做人当学新加坡

新加坡的成功,首先贏在定位上。

這當然不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歷史悠久文明燦爛的大國。相反,它除了馬六甲海峽,幾乎沒有什麼了……何況,還是那麼小,小到被稱為小紅點。

怎樣立足?怎樣發展?怎樣繁榮?

李光耀的主張是,讓新加坡對世界有用,即吸引外資注入。因此,新加坡的重點在於如何讓自己“盛開”——讓政治更清明、社會更安定、環境更美好、配套更健全……

這樣的定位,就是因地制宜,就是揚長避短。

这样说合适不?做人当学新加坡

新加坡的成功,還在於務實的態度。

這一點,是頗受某些人詬病的。比如說,新加坡竟然將殖民者萊佛士登陸作為開埠的標誌,不只是保留殖民地期間的建築,還將街道以殖民者們的名字命名,在博物館裡展示殖民者們對新加坡的貢獻……

這是不是太荒唐了?是不是骨頭太軟了?

這恰恰是以李光耀為首的政府政治智慧的體現。

實事求是地講,如果沒有英國殖民者的開拓,新加坡的確難以從小漁村“淡馬錫”走到今天。

新加坡爭取到了自己的獨立,但沒有否定過往,因為執政者始終堅持“有用就說真理。”

这样说合适不?做人当学新加坡

新加坡的成功,同其有遠見的城市建設分不開。

參觀城市發展區之後,我們瞭解到,新加坡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結構將全部國土劃為50多個小區進行建設,組團和小區中佈局合理,功能齊全,兼有就業、交通、購物、休閒、居住等功能。而走在街頭,映入眼簾的高樓大廈之錯落有致,顯然不是無意為之,而是著眼全局,合理搭配。

“那麼,在新加坡是否也有拆遷、重建?”我問我們的司機兼導遊潘先生。

他很肯定地說:“也有重建,這就好像是城市的新陳代謝,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進行計劃內的改造。但是不存在拆遷,因為所有人對城市的計劃、流程都很清楚,到時間了,政府發了通知,按照市場價支付費用,就可以了……”

这样说合适不?做人当学新加坡

我最佩服的,是新加坡的填海造地。

在填海造地之前,新加坡的國土總面積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而實施這一工程之後,一舉增加了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我不是佩服這一手筆。這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對於國際而言,也只是一個小買賣。

我佩服的,是新加坡決定不再拓展國土。

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有句老話,說得很土:人啊,得知道自己吃幾兩乾飯。

多少人,乃至多少王朝或者帝國,都毀於膨脹?

聖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那麼,做人是不是也如治國?

2019年2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