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跌停蒸發240億 養豬股大回調頻現減持

股價大漲、股東減持、股價跳水,成為進入2019年後,豬產業股表現出的明顯特徵。

3月13日,溫氏股份(300498.SZ)早間低開後股價持續下跌,並最終以跌停收盤,報收40.79元/股,市值蒸發240.68億元。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溫氏股份股價漲幅一度超過7成,此次最新回調被認為與其12日晚間披露的董監高減持計劃有莫大關係。

相關公告顯示,溫氏股份6位董監高將合計減持公司765萬股。

與此類似的是,年內股價上漲的23家養豬股中,13日有21家股價出現下跌,並有6家跌停,15家跌幅在5%以上。其中,包括新五豐(600975.SH)等公司,股東也同樣拋出了減持計劃。

多位券商及行業研究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豬產業股股價上漲是基於豬價回暖的預期,是週期股的明顯特徵,但如果後期豬價不能符合預期或超預期,股價回落也將成大概率事件。

豬產業股集體回調

3月13日,溫氏股份股價跌停,成交總額達到34.16億元,換手率為2.16%。跌停後溫氏股份最新市值僅為2167.22億元,但仍為創業板市值“一哥”,領先次席寧德時代(300750.SZ)的1933.37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這是進入2019年後溫氏股份首次出現股價跌停的情況,並且與此前公司的股價走勢呈現出完全相反的趨勢。

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1月1日至3月12日,溫氏股份儘管在此期間僅錄得2個漲停板,但區間股價上漲幅度高達73.11%,進入3月後的7個交易日中股價上漲幅度亦高達42.65%。

不過,即使考慮到最新一個交易日出現的跌停,今年以來溫氏股份股價上漲的幅度仍達到55.81%。

與溫氏股份股價走勢類似的是,當天豬產業股出現集體跳水、回調潮。

目前,23只豬產業股中,除溫氏股份外,還有華統股份(002840.SZ)、正邦科技(002157.SZ)等5家上市公司跌停。同時,股價出現下跌的概念股數量多達21只,僅順鑫農業(000860.SZ)一家上漲,15只跌幅超過5%。

此前至3月12日,上述23家豬產業股的股價則均出現了上漲,漲幅最大的正邦科技更是達到256.50%,排名其次的益生股份(002458.SZ)、新五豐區間漲幅也都在200%以上。即使是漲幅最低的雙匯發展(000895.SZ),區間上漲也達到10.09%。

與股價的長紅相比,是多數豬產業股並不亮眼的業績。

其中,新五豐預計2018年將出現虧損,虧損額3000-4500萬元。

溫氏股份憑藉養雞產業的發展,2018年儘管營業收入出現了同比2.97%的增幅,但由於受到豬週期和“非洲豬瘟”的雙重影響,在豬肉價格長期處於低位的情況下,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同比大幅下滑41.31%,僅為39.62億元。

“這一輪(豬產業股)的大幅上漲,實際上進入了第二階段,也就是價格趨勢行情。從歷史規律以及疊加目前的‘豬瘟疫情’來看,外部對豬價上漲有著極強的預期。”3月13日,華創證券一位農業行業分析師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在對豬價上漲的強預期下,機構投資者對豬產業股頗為青睞,並有大舉建倉持倉的趨勢。

以溫氏股份為例,截至2018年底,溫氏股份機構持股合計3.03億股,較2017年和2016年同期的1.38億股、4104.17萬股增長明顯。其中,易方達基金合計持有溫氏股份8880.88萬股,為持倉公司最高的機構,其次則是富國基金持有4335.46萬股。

多家公司宣佈減持

對於股價的突然跌停,3月13日,溫氏股份方面表示不便回應,但其12日晚間披露的一份董監高減持計劃公告,被認為是引發這一股價變動的原因之一。

據披露,溫氏股份監事何維光和包括副總裁羅旭芳、董秘梅錦方在內的另外五位高管,計劃在未來半年內減持公司合計765萬股股份。以目前溫氏股份最新的收盤價計算,此次減持套現金額將達到3.12億元。

對於此次董監高擬減持公司股份的具體原因,溫氏股份在相關公告中均解釋系“個人資金需求”。

除溫氏股份外,新五豐也在11日晚間披露了股東湖南高新創投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高新財富”)擬在未來半年內,清倉減持公司股份的消息。對於減持理由,高新財富方面表示是出於經營發展需要。

有關減持公告顯示,高新財富此前通過非公開發行的方式進入新五豐,目前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公司1.04億股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為15.96%。

天眼查信息則顯示,高新財富系湖南省國資委旗下孫公司,後者持有前者的股份比例為48%。

更早前的1月底,益生股份(002458.SZ)也披露了控股股東減持的消息,並至3月12日時累計減持公司股份867.5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57%。

“股東或管理層逢高減持雖然沒有什麼不妥,是市場行為,但對市場情緒而言仍會有部分消極影響,容易引發拋售。”上海一家專注農業領域投資的私募高管說。

上述私募高管表示,從長期來看,豬產業股仍是週期股,這意味著影響股價的最主要因素還是豬價的漲跌從而引發的企業業績變動。但他同時認為,這一輪豬週期過後,由於行業規模化放緩,養豬企業間的競爭將加劇,未來豬週期的時間跨度將可能發生變化。

“這一輪股價飄紅是由於豬價上漲的預期,全市場都知道豬價要漲,但現在預期也基本反應完了,後期如果豬價不符合預期,對應概念股的股價也許會大幅回調。另外一點在於,由於‘豬瘟疫情’的影響,雖然豬價可能上漲,但未來養豬企業的業績卻並不一定能夠大幅增長,主要原因就是豬的量下來了。”上述私募高管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則認為,從過去數輪豬週期的情況,和同時由於“非洲豬瘟”的發生,導致疫區增加,豬肉供應減少,在需求未出現明顯下滑的情況下來看,豬價上漲被廣泛預期的邏輯是成立的,但具體情況仍需要市場最終的反映。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