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服用終身的藥一定不是治病的藥,而是治出新病來

潘德孚 著名民間中醫(1935年-2016年6月14日),浙江溫州人。潘德孚創辦了溫州市潘德孚中醫診所。曾受聘為中華民間中醫協會會長、振興中醫聯誼會會長等職。著有《潘德孚醫話》《治病的常識》《解悟中醫——相信你的自愈力》《生命醫道書系》等。

導讀

現在醫院的的科室越來越多,專家當然也越來越多了,基本上都是靠不是治好病的論文升級的專家,而不是治好病人多的專家。那麼我們便會明白為什麼醫院裡的醫生,都要病人吃藥吃到死為止的原因了。

1、西醫治病:治結果,不治原因

我在復興中醫的論壇上說過,西醫的內科醫生不是醫生。醫生是看病用藥的。可是這些內科醫生都不會看病,你找他看病,他就給你開檢查單子,讓儀器給你看病,說明他們不會看病了。

開單子誰都會開,何必要一個醫科大學的畢業生呢?儀器看病後,回單上指出的只是疾病的結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對治療來說,還是沒有用的。醫生根據這個結果開藥方,實際也是不對的:治病怎麼能治結果而不治原因呢?全人類都被西醫忽悠了!

2、中醫治病:辯證論治,整體調整

我剛認識了一個叫吳仁君的朋友,坐在我診所裡說笑。他說自己從未生過病,什麼都不懂,四年前,那天檢查身體,醫生說他得了糖尿病,要他馬上住院。住院後問醫生:你們準備給我用什麼藥?醫生說:用胰島素,這藥效果好。他就問:既然這藥效果好,那要用多少時間能把病治好。醫生說:這藥是要用一輩子的。

他覺得不懂,就問:既然要用一輩子的,那為什麼要我住院?總不會住一輩子的院吧?這不是說明這病你們是治不好的了。於是,他決定不治而出院。出院後,去吃中草藥,現在痊癒已四年了。我想,所好他沒用上胰島素,上鉤者,想再擺脫就難了。

胰島素被認為是治糖尿病最好的藥了,但是我發現,用胰島素降糖,還不如用餓肚子降糖有效。

凡是用胰島素降糖的患者,必須一天覆一天地打個不停,而且,隔一段時間要增加劑量,不增加就無效。增加多了自己的胰島功能就給搞壞了。這就是本來病人沒有低血糖症的,打久了胰島素的患者,就會常發低血糖症了。

人的胰島本來是用於控制升血糖和降血糖的,用久胰島素的患者,最後的結果就是都要做血透,而且,這血透也是一做起來就做個不停,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糖尿病在醫院裡設有專科,也就是有專門治糖尿病的專家。然而,沒有人質疑這些專家:既然當了專家,這一輩子治好了一個糖尿病人沒有?答案當然是:一個也沒有!專家當然比普通醫生要好,如果沒有治好一個病人的醫生可以升為專家,那麼,升為專家的條件就不是治好病,而是別的什麼了。

醫生升級,不是看治好病人有多少,而是看他的論文,可見這論文的價值了。現在醫院的的科室越來越多,專家當然也越來越多了,基本上都是靠不是治好病的論文升級的專家,而不是治好病人多的專家。那麼我們便會明白為什麼醫院裡的醫生,都要病人吃藥吃到死為止的原因了。

把疾病分為內科、外科還有話可說,但是,分成幾十個科目就不能算是治病的了,除了做手術,沒別的用處。所有的疾病,如果不是外力創傷,幾乎都是內科病。明代陳實功,寫了本《外科正宗》中說“氣盛兮,頂自高而突起;血盛兮,根腳束而無疑。高腫起者,忌用攻利之藥,以傷元氣;平塌漫者,宜投補託之劑,以益其虛。

內熱甚者,量加消毒清劑;便秘燥者,必須通利相宜;使臟腑得宣通,俾氣血自流利……冬要溫床暖室,夏宜淨幾明窗。飲食何須戒口,冷硬膩物休餐。癰疽叫屬外科,用藥即同內傷。脈虛病虛,首尾必行補法;表實裡實,臨時暫用攻方……”雖說是治外科病的,句句都是內治法。

這說明,中醫不管病生在身體的哪裡,都是看作生命的整體生病,看整體產生的信息,都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整體調整,而不是把它看作僅僅是體表皮膚上某處的疾病,不是與西醫一樣以為只要用手術切除了就完事。

潘德孚:服用終身的藥一定不是治病的藥,而是治出新病來

3、現代醫學騙局的總根子在解剖學

我們不能否認解剖學是一門科學,但它決不能替代醫學,尤其是作為內科醫學的基礎理論,實際上,它也就無理論之可言。解剖學告訴我們的是人體的結構,以便於做手術時,給外科技師們做參照。

解剖學可以成為公安法醫的基礎教程,因為它可以幫助公安幹警判斷死亡的原因,以便於找到兇手。它卻不能判斷患者因疾病而死亡的原因。因為,病人生病的死亡是生命自組織能力的不斷衰弱,整體功能調節能力的衰竭而致的。

因此,屍體解剖所提供的只能是事後原因,就像筆者所寫的《大象之死》,誰都能拿出一個原因來。但是,誰都無法證明這原因就是最早的、唯一的。內科醫生需要的學習基礎是對生命的理解,認識生命的本質和特性,以便順從自然安排的,根據患者生命的特性進行治療,這就是《內經》說的“順從自然”。

生命最重要的特性是個體特異性。也就是每個生命都是個體。每個個體與其他個體都不一樣。也就是每個個體的自組織能力與其他個體不一樣。因此,面對疾病,每個個體為了生存而抵抗疾病或自我調整的能力也不一樣。

醫學要解決的是面對這些不一樣,該如何治療的方法。這就叫醫療個體化。醫療個體化的意思就是不一樣的人生的病也不一樣,因此,需要不一樣的治療。這個問題中醫學在2500年前就解決了,而西醫學沒有解決。

中醫解決治療個體化的方法是“辨證論治”。辨證論治的意思是指每個人得病會出現“證”,中醫醫生只要根據“證”的不同表現,調整它的平衡,讓病人恢復平衡就可以了。

但西醫不行。因為,西方自古至今沒有任何的內科治病實踐基礎,到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他們還在普遍施行放血法。結果是治死了2000萬——5000萬人。由於西方醫療界只講技術,不講醫學研究,這是因為他們把醫療職業化了,醫生只看眼前利益了,他們不得不隱瞞錯誤的醫療,以免打破飯碗。

蘭伯特博士如實地反映出西方醫療中的問題,但他對這些錯誤的根本原因認識仍然是錯誤的。例如他說:“現在已經知道對成千上萬人弊多利少的這兩種療法,實際上已經廣泛用來治療許多疾病達兩千年以上。

潘德孚:服用終身的藥一定不是治病的藥,而是治出新病來

可悲的是,時間的考驗並不能剔除它們。只是由於對生理學和人體知識有較好的理解,才最後拋棄放血和通便。這兩種療法。”(見《現代醫藥中的錯誤٠結論》)這說明,療法錯誤糾正的困難,從醫學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它已被醫生們當做餬口的工具了。既然是餬口的工具,為了用它掙口飯吃,錯誤的治療方法只能延續下去。

現代醫學制造騙局的學術誤導在解剖學。解剖學把屍體當做生命,用“科學”這個概念來掩蓋它的錯誤。上個世紀,我國的文化界頭頭們曾把解剖學當做貶低中醫的武器。這說明人們的對醫學的認識,把科學家當真理了。

這種低級認識水平,造成不少醫療悲劇。所有的醫學知識學習教材,科普的宣傳資料,媒體所傳播的醫學醫療常識,都變成不可深信。因此,凡涉及醫療之宣傳,都需要認真斟酌。尤其是面臨醫療選擇的時候,有可能一失足便成千古恨。

解剖學誤導了什麼?就是把身體誤做生命。身體與生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生命時我們稱它為身體;沒生命時我們只能叫它為屍體,而不能再稱它為身體了。

有生命,稱活著;沒生命,就叫做死亡。(有人說生命的本質就是“活”,那卻是片面之詞;郭生白先生說生命是陰陽合壁,有著同樣的缺陷,它不能全面反映生命的本質。

生命是什麼?生命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

西方是上帝主宰的,所以,生命的探索成為禁區;東方不信上帝而信“道”,才能夠著成《內經》,為了養生,故對生命進行了認真的闡述。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和分享、轉發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分享和轉發,以示鼓勵。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中醫,支持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