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在六字名号之外再寻找信心

不需要在六字名号之外再寻找信心

《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有舍和取,舍难而取易,舍掉难信,而取易行。

因此,但能“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信在其中矣。(《念佛感应录》编者序)

只要能够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所谓的信就在当中了。不需要在六字名号之外(也不可能在六字名号之外),在称名念佛之外再寻找信心。所以,信心的内涵就是六字名号,信心的对象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信是信什么呢?就是信弥陀的本愿“众生称念,必定往生”。

是故,《观经》虽说定善散善、三福九品、信机信法等,然而,最后流通之付嘱,则唯取“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流通于遐代。(《念佛感应录》编者序)

《南无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把善分成两种,一个叫定善,一个叫散善。什么叫定善呢?“息虑凝心”;什么叫散善呢?“废恶修善”。定善就是在禅定当中,祛除妄念。有很多人念佛,只是为了想克服妄想,那就是修定善,其实不在念佛,在修定善。散善是什么意思?没有修禅定,散心行布施、朝山等。定善跟散善比呢,定善殊胜。

《观经》前面先讲定善十三观,定善讲完之后,讲散善,散善讲完之后,讲称名,这个好像是逐渐降级了,实际上,我们通过这个过程,慢慢体会到自己:定善,修不了;散善,也修不了;直到最后念佛,才悟入了佛的本愿,这个法门,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才是释迦牟尼佛的本心。

释迦牟尼佛讲这部《观经》,可以说非常慈悲,非常委婉,他知道我们的心不能直接接受大法,就绕了很多弯,先给我们讲定善,然后讲散善,到最后把本怀表露出来:

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凡夫的心就很难接受阿弥陀佛本愿。

“三福九品”,三福包括世福、戒福、行福,九品就是三福的展开。

“信机信法”出现在《观经疏》的“三心释”之“深心释”当中。(来源:《念佛胜易》)

不需要在六字名号之外再寻找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