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韌帶的康復與訓練

我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給我們帶來健康的身體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損傷。而在諸多損傷中膝關節算上可謂是名列前茅了,佔到運動損傷總數量的25%左右。

作為人體最大的屈戌關節,膝關節位於下肢的中部,主要功能為負重、傳遞載荷、參加運動為小腿活動提供力偶。

其位於身體兩個最大的槓桿臂之間,承受較大的力,但外形決定了它不是一個十分穩定的關節。因此韌帶在保持膝關節的正常功能和穩定性起很大的作用。這也決定了這些韌帶極易損傷的“宿命”,尤其是在激烈的對抗性運動中。

前叉韌帶的康復與訓練

而這也是左右君今天要說的主題“前交叉韌帶損傷”。

/01/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

前交叉韌帶上端起自股骨外側髁內面後部,穿髁間窩向前、下、內斜行,止於脛骨髁間隆起前方的骨面。

前叉韌帶的康復與訓練

前叉韌帶

主要作用是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

自體的膕繩肌腱

一般的,對於運動要求較高的年輕患者,自體肌腱是首選,而對於運動需求較低,年齡偏大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異體肌腱。

對於前交叉韌帶完全斷裂、合併半月板或其它韌帶損傷、參加高運動水平的體育運動、年輕患者應當考慮進行手術治療,重建斷裂的前交叉韌帶,同時修復撕裂的半月板和關節軟骨,恢復運動功能,避免出現過早的關節退變和骨性關節炎。

手術後需要佩戴伸直位的膝關節支具,需要扶雙柺,患肢不能負重。術後第2~3天就可以開始進行直腿抬高等功能鍛鍊,同時開始練習膝關節被動屈伸活動,我們推薦使用膝關節被動活動練習器(CPM),術後4周在0°~90°範圍內活動,6~8周基本恢復至正常。

手術後6周內需要佩戴支具進行保護,患肢不能負重,6周後進行復查,決定開始部分負重的時間。一般我們要求患者在術後8周患肢開始在支具保護下可以部分負重。

當恢復到能夠正常行走後(術後2-3月)可以開始使用固定自行車進行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的恢復訓練,並且開始逐步進行下肢肌肉力量恢復鍛鍊。

手術後3-4個月可以開始進行跑步和跳躍的鍛鍊,術後半年可以恢復簡單的體育運動,術後一年基本可以恢復正常的體育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