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也是一门艺术,谈谈李白等仿作的诗词

一首作品好不好,有没有人仿写,可以视作判断标准之一。如果能够得到名人仿写,无疑是最大的肯定。而名人仿作,要想不被视为“抄袭”,也是颇为考究水平的。这其中,最著名的无疑就是崔颢的《黄鹤楼》,得到了李白的仿写。

“抄袭”也是一门艺术,谈谈李白等仿作的诗词

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这首《黄鹤楼》,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诗人登上黄鹤楼触景伤情,于是有了此作。全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虚实结合、意蕴深远。古往今来,世人对它评价都颇高。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后欲作诗,见崔颢此作而收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真伪已经无从考证,但李白仿《黄鹤楼》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却是真的。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虽说李白这首诗仿《黄鹤楼》痕迹很是明显,但李白的水平及名气是摆在那的,后人对《登金陵凤凰台》评价也是相当高。同样是怀古伤今之作,“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对仗工整、景象生动,写景可说是写出了新境界。全诗最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归到现实:朝廷被奸邪之徒把控,自己报国无门。整首作品一下子更高大上了,就这点而言,立意已经高出《黄鹤楼》了。

同样,宋代王观的一首词虽说也有学习同代黄庭坚作品,但因为题材、立意不同,却也是写出了不同的韵味。

“抄袭”也是一门艺术,谈谈李白等仿作的诗词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古代诗词,怀春、伤春的作品不少,大多数都写得凄凄惨惨戚戚、悲伤满篇。黄庭坚这首怀春之作,却写得清新、俏皮,拟人化的手法令人眼前一亮。虽说是怀春,却一点都不伤感,反而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事物满怀信心的期盼,洋溢着一股积极乐观的气息。难怪这首词被后人视为黄庭坚作品中的上上之作。王观化意而做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则是一首送别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虽说后人将“千万和春住”视为对黄庭坚“唤取归来同住”的仿写,但王观这首词,拟人化手法却是更为生动。而且,就像黄庭坚的怀春之作写得俏皮而“前无古人”,王观这首送别词同样别开生面的“独树一帜”。既然和朋友非要分别,与其伤心怀旧,不如满怀希望送上美好祝福。

以上四首作品可说是各有千秋,但作为名人的苏轼,仿前人韦应物而作诗,而不能获特别好评的,恐怕也是苏轼没有想到的。

“抄袭”也是一门艺术,谈谈李白等仿作的诗词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遥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平凡中见真章,细小处有深情。韦应物这首诗用词不精雕细琢,看似平平淡淡,却能够让读者跟谁作者的笔触,一步步深入,由郡斋的冷想到山中道士朋友,想送酒去给他点温暖,又觉得可能寻他不着。此可谓平平淡淡才是真。后人对韦应物这首诗,评价也是相当高:

《容斋随笔》: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云云。其为高妙超诣,固不容夸说,而结尾两句,非复语句思索可到。

《韦孟全集》:刘云:其诗自多此景意,及得意如此亦少。妙语佳言,非人意想所及。

《批点唐诗正声》:全首无一字不佳,语似冲泊,而意兴独至,此所谓“良工心独苦”也。

一首平淡的作品,能够得到后人一致称道,殊为不易。后来苏轼读到这首诗,更是直接应韵仿作。

寄邓道士(并引)——(宋)苏轼

罗浮山有野人,相传葛稚川之隶也。邓道士守安,山中有道者也,尝于庵前见其足迹长二尺许。绍圣二年正月十日,予偶读韦苏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诗云: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遥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乃以酒一壶,仍依苏州韵作诗寄之云。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韦苏州,即韦应物。苏轼这首诗,在他众多作品中堪称是籍籍无名。盖因为这首诗纯粹为写诗而写,从前序也可以看到苏轼写这首诗的又来,纯粹因为传言加偶然读到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然后和韵而作,难言有什么特别的真情实感。后人对此评价也一般般。

《彦周诗话》:“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

《岘佣说诗》:《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谓也。

所以说,没有真情实感的写作,不管你是否名人,都难以打动读者的。苏轼这首仿作,倒是更衬托了韦应物原作的高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