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小就會放大一切,心寬大事也不再大

一個人在公交車上不小心被踩腳,獲得道歉還不依不饒和人謾罵。不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報以理解的態度,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踩腳這樣的小事就能脹滿胸膛,讓情緒爆發。可見格局之小。

因為別人買的同款比自己少花了20元,也要耿耿於懷好幾天,為此影響了她的心情,那麼她為此耗費的感情和時間才值20元。

乞丐不會去真的嫉妒成功富甲,卻會常常嫉妒比他賺得多的乞丐,那麼他的最大心願就是成為一個最能掙錢的乞丐.......

一個腦袋一旦有省錢的想法,就再裝不進掙錢的想法。因為省錢耗費了人的精力和時間,哪還有空間去琢磨掙錢的路子。

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話粗理不粗,再會烙餅的人,他烙的餅也不會突破鍋口的限制。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反觀我們的生活不也正是如此麼?小心眼的話,會放大痛苦和矛盾;心胸寬闊了,什麼都看得開了,就不會有什麼大事了。

心理學專家認為,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期望值是形成“小心眼”的主要原因。

“小心眼”的人在認識自己時,通常是建立在不正確的社會比較上,他們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小心眼”者在活動中對自己的期望也過低,他們常有一種“我很難成功”的消極自我暗示,從而抑制了能力的正常發揮,結果造成失敗。

心大的人不會想那麼多,是我的,就是我的。我們努力了,珍惜了,問心無愧。其他的,交給命運。

不寬容 是“小心眼”的人最大表現,不但得理不讓人,就連理虧也胡攪蠻纏,絲毫不肯服輸。這種人鼠肚雞腸,聽不得一句冒犯之言,容不得半點不同意見,誰說他一句壞話,他能終生不忘;誰提他一句意見,他能視為仇敵。他的做人原則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就像公交車上的那個人。

心眼小自然容易嫉妒,認為誰也不能比他強,甚至用不正常手段搞垮別人。

“小心眼”的人得失心一般較重,有一點小損失都不能坦然面對。其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吃點虧不見得是壞事。大度的人往往有人緣,受大家喜歡,好事總是自動送上門;斤斤計較的人常常著眼於小利,不見得從大局看就佔便宜,而且還容易引發心病,影響身心健康。

小心眼,往往導致庸人化。在工作中,尤其是作為領導者,如何處理小心眼體現了領導的藝術。一般來說,領導者無意識的小心眼,往往導致庸人化,具體表現為無法舉薦有才能的人,把下屬當作敵人或潛在對手,經常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

小心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人的性格的養成,受家庭、社會以及身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心眼其實也是人在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生存反應。隨著環境的改變,一個小心眼的人也可能變得十分大方,而一個原先大方的人也可能變得十分小氣,在這一點上並無性別上的顯著差異。因此,小心眼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小心眼,給工作與生活帶來無謂的煩惱。

說小心眼不好,也不是事事讓你忍著,別人打了你的左臉,你還把有臉伸過去,明明遇到不合理的待遇,還不能伸張正義。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名言:一個人生氣是容易的,但是在合適的地點、針對合適的人、運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憤怒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有小心眼是不應該的,但是在合適的地點、針對合適的人、運用合適的方式表現個人的小心眼是聰明的。

如何不讓“小心眼”把自己酸掉?

如果我們生活在真實中的話,那麼,有不少人也許會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她(他)們一張張經過精心雕琢、努力經營後的臉蛋後面,的確常常有一把無名火從眼角的魚尾紋和嘴邊的線條中滲透出來。

民間有種說法,“小心眼”是一種毛病,患上這種毛病的人,實際上不是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是自貶身價,看見別人的鼻子腫就討厭別人是高鼻。

生活中,我們便能常常見到這樣一種滑稽:凡是小心眼的人,在被人當場揭穿或被大家所指為“小心眼”時,不但不肯承認自己小心眼,而且還會以“小心眼”回敬之。

前幾天,路遇兩位婦女吵架,就用上了這一招:一個說,住在這棟樓的哪個人不知道你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另一個立馬還以顏色:“你才是出了名的心眼小得像針尖一樣的人。” 誰比誰更小心眼呢?

一個生活在凡俗生活下的人,是很難繞過小心眼的陷井的。我們在生活中,不是為別人的小心眼所傷,就是為自己的小心眼所困,因而,就我的經驗而言,要是有朝一日,你不小心被“小心眼”暗算了一回,不管那小心眼來自何方,對付“小心眼”的辦法只有一個,即千千萬萬別讓“小心眼”小看了自己。

我們活在比較級裡,世界是動態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靜默內省缺乏明確的指向。少有人會在睡前問自己:我是個好人麼?我今天是否做了應做之事?更多人會問自己:誰更對不起我了?我在某件事上是不是吃虧了?怎麼做才能多掙錢?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