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除夕原意為歲除,又名大年夜,除夕夜。指歲末除舊迎新的日子。除夕的時間往往是在大年三十,乃是一年結尾新年開始的那一晚。這也寄託著中國人辭舊歲迎新春的美好願望

除夕夜是中國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這一天,不管外地遊子身在何處,都會馬不停蹄的回到家中團圓,與此類似的就是西方的聖誕節平安夜。在那一天,所有的人都會回到家中與親人共同吃火雞過聖誕迎接新年,所以聖誕節又叫做西方的春節。

雖然時光流轉,可是除夕習俗卻千年未變。團圓飯,貼春聯,放炮竹,貼福,守歲,祭祖都是除夕需要完成的大事。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團圓飯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又稱團年飯,年夜飯。乃是除夕夜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環。團圓飯不光是為了慶祝新年,更是為了藉機讓一家人團圓一起。在團圓飯上,魚是必不可少的。它寓意著年年有餘。除此之外,在北方還會上餃子和年糕,餃子形似元寶,於是有富貴之意,而年糕則寓意年年高升。而在南方,則過年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貼春聯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最早一副春聯起源於桃符。古人主要在上面畫上門神神荼,鬱壘來拒鬼邪。後來到了五代十國的後蜀。後蜀主孟昶在桃木上題名“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於是便演化成了如今的春聯。現代,春聯往往有著寄託美好的意義,所以,一副好的對聯十分重要,這也往往可以看出這家人的文化修養。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放炮竹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炮竹,又名爆竹。在先秦,周商時代便有了放炮竹這一習俗。在火藥未出現前,古人都是用火燒竹子,因為有噼裡啪啦的聲音,所以得名爆竹。據傳,在古代,有年獸為害一方。為了嚇走年獸,於是人們就用火燒竹子,發出巨大的響聲。也因為年獸怕紅色,所以過年時家家都愛掛紅燈籠。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祭祖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除夕時,人們往往將準備好的三牲六畜祭祀祖先,希望祖先與自己共同分享過年喜悅。祭祖各地習俗不同,既有廣東的烤全豬,也有我家鄉四川廣安的點燭火,端菜供奉。雖然規模不同,可是那份敬畏祖先,重視家庭的心卻都是一樣。

除此之外,除夕夜還不能打壞東西,這是為了防止福氣流走。還要打掃衛生,剪頭換衣,以期待除舊迎新。


最後,過除夕都要貼福字。貼福需要倒著貼,寓意福來到。可是有些地方卻不能如此,如正門。正門貼福需要正著貼,寓意福進家門。如果倒貼則就是拒福於門外了。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過年除了這些習俗外,還有一些有趣傳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年的故事。

年是上古兇獸,在除夕夜它常常下凡搗亂,人們對它十分氣憤。後來,人們知道了它怕響聲和怕紅色的弱點,於是在除夕夜,大家都敲鑼打鼓,用火燃燒竹子,並在家家戶戶門前貼紅色福字,掛紅燈籠。這樣,年就不敢過來。而且,為了怕年搗亂,在除夕夜家家都點燈開門,看見家家點燈,年明白人們都沒睡覺,於是就不敢來了。後來,這習俗就變成了守歲。在除夕夜,大家點著燈,一起度過這一晚迎接新年,就是守歲。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除夕」有什麼傳說和風俗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