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老照片 展示70年代演员风采 物质匮乏却精神饱满 以黑为美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生产的故事片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很多。而且几乎每一部,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过如果我们现在再重新翻看过去的老电影,却能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那个时代,虽然物质匮乏,大多数老百姓都以吃粗粮为主,但几乎每个演员都精神饱满,而且个个健壮。在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也都是昂扬向上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图为1976年拍摄的电影《战地黄花》中的男主角玛希巴图的扮演者斯琴毕力格。

这是电影《战地黄花》中的女演员,草原上“乌兰牧骑”演出队中的一员。和斯琴毕力格一样,这位演员同样面庞饱满,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真挚而温暖。这似乎是那个时代演员的共同特点。虽然那时候的工作环境远不如现在这么舒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远不如如今这么丰富多彩,但那时候人们的内心,却是那么简单,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而且那时候的审美,与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候是以劳动为美,以健康为美,以黑为美。所以,美女演员刘晓庆首次登上银幕,在《南海长城》中扮演甜女,也需要在自己脸上涂上厚厚的油彩,使自己的皮肤更加黝黑,更加接近劳动者的形象。完全不像现在的演员,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也无论剧情是否需要,都拼命涂脂抹粉,让自己变得更白。所以现在的演员,个个都“细皮嫩肉”的,扮演劳动者一点也不像。图为刘晓庆在《南海长城》中扮演甜女。


图为我国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心刚和刚刚登上银幕的刘晓庆,在1975年拍摄的《南海长城》中首次银幕同框,分别扮演男主角区英才和女主角甜女。王心刚在银幕上,一向有“英俊小生”的美誉,但在《南海长城》中,也和刘晓庆一样,皮肤黑得发亮,突出了劳动者的特点。据说为了拍这部戏,王心刚老师天天站在大太阳底下进行暴晒,以使自己更加贴近人物。那时的演员们,一心一意的,只为艺术。

张金玲,是70年代银幕上熠熠闪光的一位美丽女明星。这位因在1974年重拍版《渡江侦察记》中扮演刘四姐而声名鹊起的女演员,本身就来自农村,身上带有明显的“工农兵形象”的特质,而且她又很漂亮,长得端庄而大气。这正是当时的银幕上最需要的,所以她在70年代的银幕上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图为她在1976年拍摄的电影《山村新人》中所扮演的女主角方华,作为那个时代的铁姑娘,她意气风发,战天斗地,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如果说张金玲是70年代的银幕上最受欢迎的女演员,那么最受欢迎的男演员,无疑就是张连文了。他不仅长得浓眉大眼,而且一脸正气,一看就是高大上的正面形象。1973年,他因在电影《艳阳天》中扮演男主角萧长春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艳阳天》这部电影中,他黑红的面庞总是那么坚毅,而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又拥有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这之后,张连文作为70年代最红的电影男星,又陆续主演了《创业》、《沸腾的群山》等电影。


无独有偶。70年代走红的另外一位男明星,也姓张,叫张国民。而且很多观众都觉得,张国民和张连文长得还蛮像的。其实,我觉得,这最主要是因为两个人在70年代的影片中所呈现的精神状态非常相似的缘故吧。1975年,张国民登上银幕,在《金光大道》中成功塑造了高大泉这个人物形象,质朴的笑容非常深入人心。图为张国民在《金光大道》中。

而美丽的王馥荔则在70年代的银幕上,呈现了极温柔娴熟的一抹色彩。在《金光大道》中,她扮演的是女主角吕瑞芬,勤劳、善良,贤惠,又坚持原则,给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关键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幸福而知足的笑容,我觉得,那应该是70年代人们最常见的一种表情,生活不富裕,可大家很知足,而且干什么都有劲。图为王馥荔在《金光大道》中扮演吕瑞芬。

不仅是成年人,就连半大小子的精神状态也非常好。这是在电影《红雨》中扮演男主角红雨的曹秀山——湛蓝的天空下,这个身着红衣的少年,身上溢满阳光的气息,浑身散发着勃勃生机。他所扮演的红雨这个16岁的赤脚医生的形象,曾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难忘印象——那时,他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真正的“阳光少年”。图为曹秀山在1975年的电影《红雨》中扮演红雨。


和曹秀山一样,因演赤脚医生而走红的演员,还有李秀明。她因在谢晋执导的《春苗》中扮演春苗而一炮而红。影片中的李秀明,美丽的脸庞像花儿一样,而眼神却是那么的执着而坚定。我觉得那时候的人们,似乎都是这样的,无论做什么,都特有耐心,而且心里特有底的样子。图为李秀明在《春苗》中扮演春苗。后来她在北影厂,与张金玲和刘晓庆一起并称为“北影三花”。各位,今天我们说到的演员,您最喜欢的是谁呢?快到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