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相比机械开关和薄膜原理的键盘,静电容键盘是比较小众的键盘。物以稀为贵,尤其有俗称键皇的日本Realforce扛旗,高大上是很多人对它的理解。静电容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材质讲究和制造工艺复杂严谨,金属电极、电路设计和防潮防干扰能力等等,比接触式的原理复杂很多。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静电容键盘内部结构)

而随着国产静电容技术在成功效仿之后,静电容键盘价格被大大拉低,同时融合国内机械键盘高速发展的延伸的各种功能,经历几年的成熟完善,让国产静电容键盘的配置、功能和实用性变得更强,不再拘泥于日本固有的线路,这也是我们期待的中国创造的特点之一。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这把NIZ84就是国产静电容键盘的代表之一,除了静电容原理,它还具备RGB、蓝牙双模、两段触发、全键编程和84键特色布局等等,不得不说确实吸引力巨大。但舆论几乎千篇一律的认为静电容键盘像薄膜那样肉,包括Realforce产品,但我们实测发现其实是有所不同的,请看测试数据: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我们用“按键克重曲线分析仪”记录下按键下压过程中的克重变化,通过对比薄膜键盘和机械键盘的克重变化,来分析到底静电容键盘是不是肉成了薄膜。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测试中的NIZ84)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上图为不戴键帽时按键的克重曲线)

实测总行程为3.39mm、总程压力为39.02cN,导通行程2.20mm左右,导通力在30.89 cN。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上图为戴键帽时按键的克重曲线)

从这两张图能看到,NIZ84全域35g确实是非常轻柔的手感,曲线平顺的同时克重的增幅很平缓(即便是加上10g的助力弹簧变为45g,线型基本保持不变),尤其是后半段行程几乎维持在30~35g之间递增。从整个线型来看,力度轻但是变化幅度接近机械的线性,所以在实际体验上,抛开克重的不谈,我们感觉到了一点红轴味道。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CHERRY红轴的克重曲线)

结合上面CHERRY红轴的曲线来看,NIZ84给我们红轴的味道并非完全是错觉,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线性”。NIZ84的整体变化是接近线性的,尤其是后半段2mm行程,几乎看不出它是个弧形。因为NIZ84同样是硅胶碗下面带锥形弹簧,如果硅胶控制得好,后半程是弹簧在“发挥”,尽管是锥形弹性一般,但克重变化还是遵循线性的。不过,NIZ84毕竟是有硅胶碗的,把曲线放大能发现什么?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NIZ84按压前半段克重有弧形变化)

在按键下压过程的前1mm,硅胶形变产生了较大的力,让曲线略呈弧度,随后开始平缓。但不得不说的是,NIZ84这个硅胶碗的控制是非常不错的,有理由认为它和锥形弹簧的结合达到了一个理想的程度,这种细微的肉感一般人很难察觉。再看看一般的硅胶碗决定手感的薄膜键盘是什么曲线。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DELL 8115的按键克重曲线)

作为经典的薄膜键盘,DELL 8115的手感是有口皆碑的,它的克重曲线完全是硅胶碗来决定,形成这种像正弦波一样的曲线,3.73mm的总行程,2.97mm的导通行程,导通压力41.74cN。导通前是硅胶碗被按键挤压而形变产生了Q感,触底后被再度挤压行程了肉感,但静电容触的硅胶碗的用途和薄膜的不同,材质选择、设计也有更大的自由度。

静电容键盘手感真的像薄膜么,数据骗不了人

通过对比CHERRY红轴、静电容按键和薄膜按键的各自曲线,现在大家是否明白了静电容键盘的手感和传统薄膜键盘手感的差别?

简言之,如果像NIZ这样愿意在硅胶碗上下功夫,静电容的手感一定会比薄膜好,不会很Q和很肉,毕竟它还有个锥形弹簧。另一端,NIZ84虽然接近一些机械的线型手感,但味道没办法像机械轴体丰富,在回馈感和回弹速度上,依然是存在差距的,因为要增加弹性,硅胶碗的结构改变,Q感和肉就可能被放大,薄膜的味道必然会加重。安静、轻柔的风格是静电容键盘手感独树一帜的味道,完全不同于常规的薄膜键盘,买静电容键盘就是买薄膜更加是谬论。


感谢关注“观纬测评”的实测数据解析,你的持续关注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