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國黑幫教父更是芝加哥之王 “終極混蛋”艾爾·卡彭的暴力人生路比電影還火爆


多年來,好萊塢黑幫題材的電影或是劇集裡,都少不得這樣一位身穿風衣、身下藏著衝鋒槍、火拼時用手榴彈開路的胖子的身影。這名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胖子,每個表情裡都暗藏殺機,被視為黑幫“暴徒時代”知名度最高的標誌性人物。他的“戰績”曾一度讓整個芝加哥戰戰兢兢:10個月之內,他帶著手下連續幹掉了322個對手,並由此成為歷史上第一名非西西里裔的黑幫教父。他就是“疤面煞星”艾爾·卡彭。

艾爾·卡彭,全名叫艾爾方斯·加百列·卡彭,1899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父母均是來自意大利的移民,父親是一名理髮師,母親是一名裁縫。他中學時就輟學,在布魯克林附近四處打零工,並加入當地黑幫。不久後,在一次槍戰中,艾爾被對手打傷臉部留下疤痕,便以“疤面”的綽號行走“江湖”,逐步成長為芝加哥的黑幫教父,人們稱其為“芝加哥地下市長”。

艾爾的發跡,與美國曆史上“禁酒令”一事相關。1920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為了打擊腐敗,就開始頒行禁酒令。不少黑幫開始幹起了偷販私酒這樣的“傳統業務”,當時著名的黑幫份子強尼·托里奧趁機以私酒、嫖娼、賭博業等大發橫財,而作為他心腹骨幹之一的艾爾,則在強尼於1925年返回意大利躲避風頭時接管其地盤事務。當時的艾爾不僅成為黑幫老大,更是美國“現代有組織犯罪之父” 查爾斯·盧西亞諾的重要盟友。


當時,禁酒令的實施,讓艾爾及其幫派勢力大增,卻也激化了他和其他幫派之間的矛盾。1929年2月14日,芝加哥市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謀殺案“情人節大屠殺”,五名北邊幫成員和另外兩人被發現靠牆死在北芝加哥林肯公園街2122號的汽車房中。這起案件從未被偵破,但人們都知道主使者是艾爾,這起案件實質上是由艾爾領導的南邊幫和“瘋子莫蘭”喬治·克拉倫斯·莫蘭領導的北邊幫之間的衝突,雙方因爭奪販賣私酒的利益而引發爭奪地盤,進而發展成黑幫槍殺案。圖為案發現場。

“情人節大屠殺”一案經由媒體大張旗鼓的報道和渲染後,迅速成為當時輿論關注的焦點,艾爾在芝加哥的影響力也達到頂峰。這名胖子在黑幫火拼中不僅使用手槍、衝鋒槍等常規武器,還動用了手榴彈及重型機關槍,這種“暴徒硬漢”式的作風令當時其他黑幫聞風喪膽,也令艾爾親自領導的清洗行動在經過十個月的“作戰”後,大獲成功。圖為電影《情人節大屠殺》劇照。

在長達十個月的“清洗”行動中,艾爾除了大開殺戒外,還建立起專門負責蒐集情報、進行偵查和反偵查的行動部門“G2”小組,全芝加哥的旅館服務生、飯店守門人和出租車司機等人,都知道一個特殊的電話號碼,這個號碼另一端,就是艾爾及其幫派。據說,艾爾多年來所向披靡,始終能“快、準、狠”地清除對手,是得益於“G2”小組縝密有效的工作。圖左為艾爾。


隨著他的幫派勢力不斷壯大,艾爾將目光投向政界,甚至意圖競選美國總統。由此,1928年,芝加哥刑警隊隊長找到他,請求他不要介入總統競選。艾爾答應了,並以警方儘量不為“小事”來騷擾他和他的手下來作為交換條件。然而,1931年,聯邦政府依然將艾爾和其他69名黑手黨成員送上法庭,罪名是偷稅漏稅。幾經波折之後,艾爾以隱瞞個人收入罪被判入獄11年。

昔日的“黑幫之王”淪為囚犯,還輾轉被移到以條件惡劣、戒備森嚴著稱的舊金山惡魔島監獄服刑,嚴格的牢獄隔離讓艾爾漸漸失去了在黑幫內的影響力,雖然於1939年刑滿出獄,卻不得不在不久後就宣稱因病而退出黑幫。1947年,艾爾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島病逝,“美國黑道頭號人物”的暴力人生就此落幕,但他的形象依然不時出現在銀幕上。圖中間為艾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