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上篇文章曾說到林黛玉戲謔劉姥姥為“母蝗蟲”遭到很多讀者的攻擊,甚至成為有些人貶低林黛玉的把柄。說她說話刻薄,不尊重窮苦農民。林黛玉的粉絲們也陷入了沉默,思量著這應該不是她的本意。其實,這部分情節包涵了很深的寓意,如果單從表面上去理解那就完全曲解了曹雪芹的原意。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我們把相關的故事情節連串起來分析就會明瞭很多。劇本中,林黛玉在戲謔劉姥姥”母蝗蟲”之後,隨之又為要畫的畫也起好了名字:《攜蝗大嚼圖》,幾個姑娘都為林黛玉妙趣橫生,形象幽默的戲謔引得一陣喧笑。可誰知這歡鬧背後映射著不久之後的橫禍。因為在此段末尾脂硯齋有這樣一句批語:“觸目驚心,請自回想”這樣喜慶歡鬧的場面,為何會有這樣的批語呢,確實值得每位讀者深思。 所謂大喜大悲,真的是今天的歡喜得意映射了明日的悲愴與痛心。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攜蝗大嚼圖》,從字面意思和當前情景來說就是賈母帶著(攜)劉姥姥(母蝗蟲)逛大觀園的畫面。這裡的“大嚼”是對劉姥姥吃飯等形態的一個形象戲謔。但絕對不是對劉姥姥的歧視,還有她為這幅圖起的名字《攜蝗大嚼圖》,我認為這裡的“蝗”字暗射不久以後的“皇”!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賈母讓惜春畫的這個園子的時候,正是賈府的極盛時期,無法估計修建這園子和省親別墅花了多少銀子,單憑賈蓉說買辦戲園子裡的戲子丫頭,佈置戲臺什麼的就花去了五萬兩銀子就能略知一二,還有賈母的丫鬟鴛鴦等合夥捉弄劉姥姥時吃的鴿子蛋一兩銀子一個,一盤菜所需要的食材之多和複雜的製作過程等,都可以看出賈府的奢靡生活。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盛極必衰,這是恆古不變的真理。賈府的衰落是迅速的,“呼啦啦似大廈傾”,昨日的歡笑尚在耳邊,今日一切已經面目全非。從攜劉姥姥逛園子,到賈家正式衰落有多長時間呢?兩年時間!正是惜春畫這幅畫所用的時間,這幅畫經過賈母幾次催促才得以完成,完成的時候也正是災難降臨的時候,這也應該不是巧合。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攜蝗大嚼圖》只是一種假象,它很快就被隨之而來的真正的《攜蝗大嚼圖》所替代。此“蝗”非彼“蝗”,林黛玉特意在前面加了個"母"字不就是這個原因嗎?,這幅真正意義上的《攜皇大嚼圖》,顧名思義,是親王們率領士兵攜皇上的旨意(蝗)查抄(大嚼)賈府。從東到西,所到之處,一片狼藉。一些值錢東西,搶的搶,砸的砸,充公的充公,真正的風捲殘雲,人畜不能倖免,那情景那畫面真是觸目驚心!脂硯齋在這裡的批語用了“觸目驚心”幾個字就完全能夠說得通了。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那曹雪芹為何要借林黛玉之口說出呢,我認為林黛玉是極有才華的高雅的一位女性,曹雪芹借她的口說出這種粗俗的比喻更能引起人們的警覺或是更能體現作者並非開玩笑的本意。也有人說《攜蝗大嚼圖》暗預了當年康熙時期攜幾個皇子南巡來到曹家,致使曹家損失了很多的財物。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有點牽強,一來曹雪芹應該不會拿過去了很多年的事情進行暗喻,因為那些舊事無法起到伏筆的作用。二來也不能符合批語”觸目驚心”幾個字,當時就算是南巡讓曹家損失了財物,但不至於到觸目驚心的程度。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這個和賈母,姑娘等一起逛大觀園的劉姥姥,是賈府極盛時期的見證者,也是衰落後的見證著。那時,王熙鳳和丫頭們為了讓賈母和大家開開心就拿劉姥姥做文章,劉姥姥也為了討好賈母獲得利益捨棄尊嚴,極勁配合,盡顯醜態。或許曹雪芹是多少有些鄙視這樣的劉姥姥的,比她為蝗蟲。可是,曹雪芹筆下的人物是多面性的,複雜的,在賈府敗落後又是她不遠千里尋到巧姐贖回巧姐,又令人可敬可嘆!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攜蝗大嚼圖》,黛玉戲謔背後的深意!

世事難料,一幅畫面華麗的《攜皇大嚼圖》尚未被欣賞,就變得滿目瘡痍了!像賈家這樣的大族,如果不是自身內部出了問題,像忠親王等對賈家的打壓那只是外因,奈何不了他們的。而賈府的主子們一個個奢靡強橫,強搶掠奪,草菅人命弄出一個個事端來,讓忠親王等有了把柄,拉攏了賈雨村這樣的恩將仇報的勢力小人,在皇上面前進言,致使賈家再無翻身之力,偌大的賈府,就這樣呼啦啦似大廈傾,真真應了:有因必有果!當報應來的那一天,任憑誰都渺小如螞蟻,根本無力阻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