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開始“降準”,其實是在給你“畫餅”

2019年1月15日,央行開始下調0.5個百分點,央行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而不是搞大水漫灌。

每一次降準其實是在放水,只不過在放水之前還是要說一說自己穩定貨幣政策的手段沒有變,降準之後說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一降準之後,中小企業好像無關。哪怕小微企業拿到了貸款,也不會發展實體經濟,原因就在於小微企業一旦拿到來了銀行的貸款,就會和房地產的開發商進行貸款,因為給房地產的利息要遠遠高於實體經濟的盈利,不少的小微企業掛著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羊頭,卻賣著地產的狗肉。為什麼小微企業硬是要介入房地產呢?因為成本和稅收,其實小微企業的稅收成本很重,加上而業務小而單一,必然會留一部分的現金流來投資房地產。

央行開始“降準”,其實是在給你“畫餅”

降準本來就是利好股市的,但是經過幾輪降準之後,股市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而且降準對於房地產其實是大大地有利。

在降準之前。你要弄明白的就是“什麼是降準?”這裡的準指的是存款準備金,有點經濟常識的人應該知道央行一共有三大法寶來去調控銀行的流動性,一個是存款準備金 一個是再貼現 還有一個就是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的下調,可以增加銀行的流動性,也就是說,銀行可以不用交過多的準備金給央行了,這樣的貨幣政策叫做量化寬鬆。過多的準備金,也會讓銀行下調貸款利率,這樣子對於房地產的老闆是大大地利好。

央行開始“降準”,其實是在給你“畫餅”

央行的此次降準其實是在“自保”,原因就在於經濟指標快要保不住了,去年的經濟壓力比較大。經濟指標出現了十幾年以來的下滑,加上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國內的經濟出現了不景氣的局面。還有就是大量的實體經濟出現了倒退的現象,電商的崛起把實體店擠的不像樣,加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少的企業開始借外債,但是經濟的不景氣造成大量的債務違約,企業死的死,轉型的轉型。如果借不到外債也就算了,至少還可以靠股市撐一撐,但是股市又是不景氣,企業融不了資出現了大量的死亡。中國經濟的支柱除了製造業之外就是房地產,樓市的降溫歸結於“去槓桿”,去槓桿真的害死人,拖垮了經濟和財政收入。

央行開始“降準”,其實是在給你“畫餅”

“降準”的副作用是巨大的,首先體現在通貨膨脹,紙幣會出現大面積的貶值,人們的收入也就縮減,物價全面持續上漲。降準1%那就是意味著你的錢貶值了3%,假如你有100萬的話,那麼你現在就已經蒸發了3萬塊錢。降準無非就是“畫餅”,短期有利,但是長期無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