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宝——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古币

钱币正面简介:

此枚藏品是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发行的铜币。铜币正面是国民党党徽,背面是古布币图和面额“壹分”字样。硬币材质是铜的。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5月,中美两国为各自利益签下《中美货币协议》。中方售银换取外汇及美方贷款,充作法币准备金之用;美国向华购银稳定白银市场价格,要求中国仍使用银圆并由美方造币厂制作、放宽用银限制以支撑白银的需求,美方主要目的是以此“护盘”手法获得其国内白银派议员在政治上的支持。 由于国人用银已久,故实施法币政策之初,为免人心浮动,中央银行尚无意完全禁用银圆,计画以缩小尺寸、减轻重量及降低成色来防止私毁偷运出口。此举一方面出于配合美方应付国内政客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预作准备金以防推动纸币取代银币期间遭受阻力时的不时之需。然此计画受中美货币谈判的影响而搁置,随着法币政策的成功、金融情况的好转及抗战爆发,我方乃顺势全面停用银圆,将白银出售换取资金以充实国库,应付战时经济。笔者认为当时时局动荡,银价剧烈波动,中国深受其害,法币政策使银价与汇价脱钩,若银圆恢复流通反而妨碍法币的推行。此为未雨绸缪及求得稳定之计,中美两国各取所需,非若乾学者谓此举全为虚晃一枪的说法。

稀世珍宝——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古币

历史背景:中国国民党党徽为革命党人陆皓东于1893年所设计(原创稿),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青天象征中华民族 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的纯正心地与思想。 十二个时辰,比喻“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四维八德”。

稀世珍宝——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古币

铜币背面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分 空首布和 平首布。南宋时 洪遵 《泉志》 已著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 空首布、 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稀世珍宝——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古币

稀世珍宝——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古币

其藏品品相及其完整,包浆老道,实属真品且精品。存世量极其稀少,值得广大热爱钱币收藏者珍藏,增值空间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