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食品添加劑的三個誤解

有關食品添加劑的三個誤解

一提起食品添加劑,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健康。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在科普平臺“我是科學家”進行演講時表示,人們對添加劑存在一些誤解。微信公眾號“我是科學家”發表了他的演講內容。

首先,添加劑裡面,大家最容易吐槽的就是防腐劑,覺得防腐劑是化學物質,不安全,其實人體的每個細胞都是化學物質。

防腐劑裡面最常用的一種化學物質叫苯甲酸,或者叫苯甲酸鈉。苯甲酸是植物代謝苯丙氨酸的一箇中間產物,因此植物性的食物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苯甲酸,藍莓和紅棗裡面苯甲酸的含量就比較高。

其次,雞精也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添加劑。

很多人做飯不放味精,改用雞精,但是雞精的配料表裡面,含量最高的就是味精,也就是穀氨酸鈉。

雞精比味精要鮮,是因為雞精裡面還有一個東西叫做呈味核苷酸。呈味核苷酸可以讓味精的鮮度提升3到5倍,甚至更高。我們在家煲湯的時候放一些香菇就會特別提鮮,因為香菇裡面就有呈味核苷酸。

此外,還有一種添加劑是調香劑。

很多白色的花朵,包括茉莉花、梔子花等,裡面都有一種叫做吲哚的化合物。吲哚多了就是臭的,少了就是香的。

所以吲哚是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名字叫調香劑。有時候人們在餐館吃飯時會問,菜裡面是不是加了香精,怎麼味道這麼大?

鍾凱表示,我們可以放心,因為香精有“自限性”,所以香精香料的安全性非常高。自限性的意思是說,它想多用一些都不可能,因為太濃了就會變臭,你沒法吃,也不會買。所以,由於這種自限性,香精香料的安全性非常高。

以上就是有關食品添加劑的三個誤解,希望對你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