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好還是……

各位家長,您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做比較?“你看看隔壁家的XXX考試考了多少分,而你呢”“看看你的同學XXX都拿了三好生,你怎麼沒拿到呢”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這樣做的後果真的如期盼的那樣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863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8%的受訪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期待,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看來,這樣做的家長,還不在少數。

家長們如此吹捧“別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是怎麼想的呢?您想過沒有,我們究竟應該向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們”學點啥呢?

大多數父母心裡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57.7%受訪家長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在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少年說》裡,一個女孩站上了高臺後,面對著臺下的同學老師家長,哽咽著大聲對著自己媽媽喊出的一番話。


甚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好還是……



而在現實中,像這個小女孩子這樣被“別人家的孩子”困擾的孩子也不再少數。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

北京師範大學大三學生祁莫雨回憶,從高中開始,父母對她成績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能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高期待,但她坦言並不是很喜歡,“有的時候她會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這讓我很不舒服,我覺得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存在可比性”。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覺得,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人生規劃,但不能簡單地自己覺得什麼好就強加在孩子身上。父母在孩子面臨困難時要有信心、支持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期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68.8%受訪家長坦言對孩子有很高期待

調查顯示,68.8%的受訪家長坦言對孩子有很高期待。交互分析發現,學歷為專科的家長中,有72.9%的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高於其他學歷者。

陳祉妍教授認為,父母對孩子抱有高期待,本身不是壞事。如果對孩子沒什麼期待甚至不管不問,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積極的、正向的期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有利於孩子努力並獲得成就感。“但是父母期待過高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沒能準確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或者只是從某個單一的維度來了解孩子,比如成績”。

說到“別人家的孩子”,不少網友表示, 這就是自己從小到大的“敵人”:

@煙花易冷:對比只會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希望大人減少對比,多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紙鳶:我不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比的,沒啥可比的。@貓小姐的獅子座:我從來都是這樣告訴自己的學生“不要和別人比,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比昨天好那就是進步!”

但是也有網友,尤其是一些家長說,這也是父母的一片苦心:

@寂寞沙洲冷:提“別人家的孩子”也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身邊的榜樣。@ivy999:家長這麼做也是為了激勵孩子,激勵方法有很多種,這是其中的一種。@乖乖長大:我從小也被這麼教育過,我覺得這種方法讓我很有鬥志,是正面的教育意義,所以,我也會用在孩子身上。

不要把期待變成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有教育專家認為,適度的期待可以對孩子起到激勵作用,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並使其通過努力獲得成就感。但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則很可能適得其反,對孩子造成傷害。

過高的期待往往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

當家長在孩子們身邊提到各種各樣的“別人家的孩子”時,這些話即便沒有明確表達出家長的要求,但是當孩子的心理發展到一定階段,他們已經能感受到家長說話時的情緒以及這些話背後的潛臺詞:這是家長對你的期待。

在這樣的話語暗示下,孩子會把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的過錯歸咎在自己的身上,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和家長的期待打成一個厚重的包袱背在身上。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揹負著厚重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會把孩子小小的自我壓垮掉,進而影響到孩子正常的生理、心理發育。

過高的期待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卑

當家長對孩子抱有的期待過高時,這些期待孩子如果一旦無法達成,這就會為孩子們增添更多的失敗體驗。

如果孩子的失敗體驗過多,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我不行”、“我無法成功”的自我認知,使得孩子在自我接納上產生問題,進而嚴重挫傷其自尊和自信心。

這種低自我認知一旦形成,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自卑心理,限制孩子潛能的發揮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過高的期待可能會使孩子喪失主見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獨立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於嚴格,把自己期望全部施加在孩子身上,很可能會使孩子喪失掉自己的想法,而完全按照家長的期待來規劃自己的人生。

長時間下去,孩子很可能習慣於壓抑自己的需求,為父母而活,進而逐漸失去主見,喪失人生的成就感。

要跟“別人家的孩子”學什麼?成績、排名還是……

提到“別人家的孩子”,名校的學霸們、每年各地的高考狀元們,應該是不少家長心中“別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了。

中教君也曾對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們”進行過報道,也有媒體對2018年高考中湧現出的學霸們做過系列問卷調查,發現這些學霸身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品質,中教君以為,這才是真正要讓孩子們跟“別人家的孩子”學習的地方。

這些品質都是什麼呢?


甚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好還是……



周密、科學的規劃能力

去年高考過後,澎湃新聞對在當年高考中一部分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了調查,涵蓋了19個省份的高考文理科高分考生。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的學生都有總結學習經驗和教訓的習慣,其中77.78%的學生更是經常進行學習規劃。

好多孩子都面臨這樣的困惑,不知道什麼事是應該先做的,什麼事情是要後做的。這就導致看起來忙忙碌碌了一天,看起來好像很充實,結果真正的收穫卻寥寥無幾,反而是在做一些“無效的努力”。

細緻周密的時間規劃可以幫助孩子最有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鐘,在去年高考中表現優異的一名重慶考生表示,“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時刻提醒自己,哪個時間段該做什麼,只有抱有目的去學習,才能在完成後獲得成就感”。

對夢想最純粹的熱愛

每年清華大學的年度人物評選都備受關注,這些在清華校園裡脫穎而出的優秀學生,無疑是家長們眼中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們”。

2017年,清華學生狄迪介紹年度人物的演講視頻感動了無數人,視頻裡一張張自信的年輕面龐、一個個播撒著汗水的日日夜夜、一份份成績斐然的成績單,向世人宣告者熱愛的力量。

萬蕊雪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2016年春節,萬蕊雪的研究小組在實驗室裡24小時連軸轉,而她自己則負責晚上10點到凌晨6點的夜班。每熬夜一宿,她需要完成兩千步操作,她不放棄實驗室裡的每一分鐘,甚至會為了睡著10分鐘而痛心疾首。

因為熱愛,她勇往直前;因為熱愛,她充滿了無所畏懼的力量。


甚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好還是……


萬蕊雪與導師施一公院士合影,圖片來自清華新聞網

唯有熱愛能讓人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唯有熱愛能給人打敗困難的力量。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保有最純粹的熱愛,能夠沿著自己的夢想,哪怕平凡也充滿著光芒和力量。

豐富多彩的業餘愛好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會覺得只要學習成績優秀就足夠了,忽略了業餘愛好的培養。甚至覺得業餘愛好是在耽誤時間,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幫助。

然而適當的業餘愛好培養有助於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提升全方位的綜合素養。澎湃新聞的調查發現,學霸們在生活中也是興趣廣泛,文學、古琴、品茶、篆刻、電影、音樂、遊戲、運動等領域都各有涉獵;而其中看書是他們的最大愛好,甚至,有7位考生說追過星,但他們的偶像中,作家、體育明星、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比如,廣西文科考生周君柔是作家八月長安的書迷,到了高三,為了把更多時間花在學習上,周君柔有意識地控制了自己看課外書的數量,只留了一本短篇散文集《時間的女兒》在手邊。“雖然書不會帶給我什麼學習方法,但我就是喜歡隨便翻一翻,看完後整個人就會特別平靜”,周君柔說,那段時間這本散文集成了她的精神食糧。

在眾多興趣愛好中,看書是倍受“別人家的孩子”青睞的一種愛好。書籍是每個人的精神食糧,它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也可以提升孩子精神層面的人格修養。


甚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好還是……



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的孩子面對挑戰習慣退縮,喜歡說“我不行”,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然而,自信是人格中重要的特質,是每一個孩子獲得成就感的基礎,也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

在清華的年度人物中,2016級本科生盧煒媛便因為她的自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謂英雄出少年,剛大一的盧煒媛就代表清華獲得了亞太青年模擬APEC中國區選拔總冠軍,精彩的模擬更獲得了委員本人點贊;三個月後,她從模擬亞歐外長會議中脫穎而出,成為首位當選會議青年代表的中國學生,與外長王毅和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同臺演講。


甚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好還是……


(盧煒媛當選亞歐外長會議青年代表,圖片來自清華新聞網)

自信使人自強,自信使人進取。如果說人生是一座山,那自信是向上攀行的梯。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於他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海倫凱勒曾經說過,“信心是命運的主宰”,在生活中,擁有了自信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我們當然可以給孩子樹立幾個“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學習的榜樣,但是,希望這種學習是向上的、健康的、沒有功利心的。學習別人身上優秀的品質、學習別人良好的習慣等等。

成績是結果,學習的過程才更加重要。



參考來源 | 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微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