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人工繁殖多種稀罕物,一隻可賣好幾百,靠技術和思路致富


俗話說“家纏萬貫,帶毛的不算”,是指養殖這種行業風險較大,一旦出現疫情或者價格波動,很可能就會血本無歸。但是如果能熟練掌握養殖技術,堅持不走尋常路,或許就能從眾多的養殖戶中脫穎而出。湖北省襄陽市的養殖帶頭人袁春華就是按照這種模式取得了成功,她自從1998年取得特種養殖許可證以來,主要從事孔雀、鴕鳥、珍珠雞等禽類的養殖工作,開闢了一條成功的致富之路。

合作社前幾年主要養殖藍孔雀,靠母孔雀下蛋,自己孵化孔雀苗對外銷售,一隻可賣到300多元,成年的藍孔雀則可以賣到近千元。她還別出心裁地用收集的孔雀尾翎製作孔雀扇,一把也可以賣到成百上千元。最近幾年全國各地養殖孔雀的多了起來,市場逐漸飽和,她果斷轉移重心,又開始了一種稀罕物的養殖。

草叢中的鳥蛋顯得非常漂亮,剛孵化出的小鳥在種蛋中間好奇地張望,你能猜得出這是什麼動物嗎?原來這種動物是澳大利亞的國鳥:鴯鶓,又名澳洲鴕鳥。袁春華經過多年的摸索,已經成功掌握了鴯鶓的人工繁殖技術,目前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所以產品供不應求。


成年鴯鶓可長到30-45公斤,是世界第二大鳥類,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也是全國各地動物園的搶手貨。合作社曾一次孵化出上百隻鴯鶓苗,每隻售價為600元,全部被各地的動物園搶購一空。鴯鶓蛋也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觀賞價值,每隻可售到近200元。圖為袁春華正在查看小鴯鶓的生長情況。

目前,全作社主要採用“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帶動了周邊580多戶養殖戶致富。“草根影像”在此所說的主要是一種養殖思路,而不是讓大家跟風養殖。任何一個行業,如果從事人員越多,那麼風險也就越大,養殖行業也是如此。你認為哪些養殖項目具有較好的前景,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