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父亲回他的母校~

无 题

黑发凋零,昏花老眼;

且随他去,付水流年。

惟有读书,妙不可言;

一册在手,绿水青山。

带父亲回他的母校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带父亲回他的母校~

浙江大学,这座百廿求是校园,我因女儿走近。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亲就是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我大姑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一家人,三位浙大人,不得不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也是浙大精神的传承。

近年,父母移居金华,与子女们相聚甚少。作为女儿的我,一年只有几天探望,更别说在母亲病床服侍。父亲的大学同学,也是越聚越少。每年回金时,父亲不经意间又提起谁走了。于是,因为女儿去年考取浙大的缘故,我就萌生了带年逾八旬老父回他母校走走的心愿,但一直未能实现。

带父亲回他的母校~

这次,母亲又住院了一周。再加上杭城骤冷,女儿的两件羽绒服还没寄去。我便请了两天年休假,准备去完成三个小心愿:看望母亲,带父亲回母校,给女儿送温暖。

那天,适逢大雪节气,婺城冬雨绵绵,寒潮袭人。而父亲精神抖擞,一身茄克更显筋骨。我和父亲去了医院,与母亲告别,又托同病房病友家属帮照。之前,我和母亲说起这个心愿时,母亲就说:人一辈子,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有几次回母校看看?父亲起初还是不放心母亲。我说就一天来回,不住杭。终于,父亲点了点头。

去杭城的路,天气越来越冷,父亲一路上与我聊起他的大学时光。进入杭城,父亲看着眼前高耸的现代化建筑,一直感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原来是小矮房。几十年功夫,日新月异。我说:对呀,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也要在进步。

带父亲回他的母校~

到了浙江大学,我和女儿联系。女儿因当晚要参加一个决赛,没能与我们见上面。我带着父亲在校园里转转。此时,浙大的校园杏叶金黄,诗意盎然。父亲说,原来浙农大在华家池校区,现在的浙大紫金港校区更大气。我和父亲在校门口,萍水相逢从海南来杭开会的王老师。王老师热情地为我们父女俩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杭城的气温越来越低,雪子打在了车窗上。父亲说,看样子要早点返程,天气不留人啊。虽然我内心很想能看到女儿的决赛,在现场为她加油,怎奈老天催我回。我把衣服交给学校宿管阿姨后,很愧疚地向女儿说明情况。女儿简短地回了信:好,注意安全!虽是寥寥数字,却让我无比温暖。雪子敲打着车窗,我突然感觉到了它欢快的拍子。

在回程的路上,父亲又和我聊了很久。他说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好好去享受,去奋斗。他和我聊起了打算整理书法心得的想法。我说,好呀,这个我可以助您一臂之力。父亲有如此想法,我很开心。父亲说,这些年的书法心得,万一哪天人走了,它也跟着去了,很可惜。我说,用文字记录下来,有心的人就会站在你的肩膀上去研习,少走弯路,此举功德无量。

带父亲回他的母校~

我回想起前些天看到《人民日报》发出的一篇文章--《起点|两任申奥陈述人,把真实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看后,我在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和眼界,决定着人生的格局和高度。此生,我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正如杨澜所说:人生的道路上,是一次一次的归零,都会有自己的起点。那我也希望呢,大家能够把每一次的起点,当作是一个支点。给到你这样的一个支点,撬动自己的未来!

在此,我想说:让我们给自己一次向前奔跑的机会,从新的起点开始,并以此为支点,撬动自己的未来。加油!

带父亲回他的母校~

丁洁芸,现在玉环市公安局工作。浙江省公安文联会员,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各媒体报刊。

□发布:王海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