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樊檢書聲」No.34:時間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最美的音符

最好的慰藉方式

總能將美好留住

而且永不過時

當一切浮躁離自己而去

讓我們一起安靜讀書

和樊檢朗讀者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朗讀音頻

◆ ◆

文|龍應臺 朗讀者|王 惠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朗讀者說】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轉眼間,一年又快過去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時間,時間是神奇無邊的。可是它再神奇再有魔力,也不能後退。是啊,時間是不可預測、不能重來的。短暫的一瞬間會成為永恆,漫長的歲月會成為一瞬。想想稍縱即逝的時間,想想自己人生還要走的路,我還有什麼理由虛度光陰,不學無術呢?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時 間

龍應臺

2007年最末一個晚上,十八歲的華飛去和朋友午夜狂歡。我坐在旅店的窗邊,泰北冬季的天空潔淨,尤其當城市的燈火因貧窮而黯淡,星星就大膽放肆了,一顆一顆堂堂出現。但是星星雖亮,卻極度沉默,下面的街頭人聲鼎沸,樂鼓翻騰。剛從街上的人流離裡撤回,我知道,像河水湧動的是情緒激越的觀光客,但是暗巷裡騎樓下,疲憊的女人開始收攤,她們赤腳的幼兒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著,早睡著了。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然後煙火,衝向天空轟然炸開,瞬間的璀璨,極致的炫美,人們雀躍歡呼。這是跨年之夜。可是,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誕辰,不是神話中某一個偉大的時刻,不是民族史裡某一個壯麗的發生,那麼,人們慶祝的究竟是什麼呢?

想想看,你用什麼東西量時間?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一隻沙漏裡細沙流完

是一段時間。

一炷馨香嫋嫋燒完

是一段時間。

一盞清茶,從熱到涼,

是一段時間。

鐘錶的指針滴答行走一圈,

是一段時間。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有時候,我們用眼睛看得見的“壞”去衡量時間。一棟每天路過的熟悉的房子,從圍牆的斑駁剝落到門柱的腐蝕傾倒,然後看著它的屋頂一寸寸擴大垮陷,有一天野樹爬藤從屋中昂然竄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時間?

有時候,我們用非常細微的“動”去量時間。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漲落、日影的長短,不都是時間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濱,我看每天金星出現在海平線上的點,冬天和夏天不同。在臺北的陽明山上,我看夕陽下沉時碰到觀音山的那一剎那,春天和秋天不同。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你是否也用過別的量法?孩子小時,我在他們臥房的門沿上掛一個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讓他們站在門沿背對著尺,把他們的高度用小刀刻下。於是刻度一節一節高升,時間也就一節一節在走。

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倆加五個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口一人拍一張大頭照,三十年不曾間斷。三十年中,紅顏夫妻變成老夫老媼,可愛純真的嬰兒變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農業社會的人們認真地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難道不也是一個看不見的門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時間的印記?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所以跨年的狂歡,聚集、倒數,恐怕也是一種時間的集體儀式吧?都市裡的人,燈火太亮,已經不再習慣看星星的移動和潮汐的漲落,他們只能抓住一個日期,在那一個晚上,用美酒、音樂和煙火,藉著人群的吆喝彼此壯膽,在那看不見的門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凌晨四時,整個清邁小城在寧靜的沉睡中,2008年悄悄開始。我們行裝齊整,離開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邊界出發。五個小時的蜿蜒山道,兩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氣使人清醒。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時間用什麼測量?

【朗讀者簡介】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審核:洪遠方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往期回顧

「739」「樊检书声」No.34: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