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後怎麼過才高級:追求平靜,理性善良,利他主義

30歲之後怎麼過才高級:追求平靜,理性善良,利他主義

文章來自香港第一自媒體人Spenser

公號:Spenser


這是Spenser的第499篇文章

現在的我,除了關注一年掙多少錢以外,更關注的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可能覺得我裝逼了,現在有點錢就嘚瑟了,開始矯情和炫耀所謂的高級了。

還真不是矯情,而是當一個人物質上的慾望開始無法被滿足的時候,一定會考慮精神需求。

過去幾年生活變化了,你問我有成就感嗎,我肯定是有的;你問我比以前過得更加快樂了麼?

我想了想,在某些方面我是比以前更快樂了,但是我也多了一些以前沒有的痛苦。

比如創業讓我興奮,創業也讓我前所未有地焦慮,經常失眠;

比如和朋友、愛人的關係滋養我,然而我經常因為處理不當而彼此消耗;

所以,我的幸福感,並沒有質的飛躍。

前段時間,我帶著我內心的困惑和痛苦,在香港和大陸上了一些關於身心靈方面的課程,這種課程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和科學,在國內還不太普及,挺費錢的,我咬咬牙買了。

在那裡,我看到很多物質條件非常不錯的人,有自己不能言說的痛苦。

我真正意識到,錢能解決很多問題,但錢真的解決不了人性底層和根本的問題。

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過去通過各種學習,冥想思考,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下,我覺得要想獲得一個豐盈(我喜歡這個形容詞)的人生,我們應該怎麼做。

1

人應該追求平靜,而不是追求快樂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蔡康永有一次在訪談裡說的。

說實話,當我聽到這個理論的那一刻,我猶如腦後劃過一道閃電,有一種撥開迷霧、恍然頓悟的感覺。

對呀,如果我們只追求快樂,我們一定因此而痛苦,因為人生一定不會只有快樂一種體驗,痛苦、焦慮、迷茫、亢奮等等,這些才是構成我們完整人生的版本,每種情緒,都逃不掉。

當面對不可迴避的痛苦時,當我們面對人生的挫敗時,我們是不可能追求得到快樂的。

但是我們確實可以追求平靜。在痛苦中,在焦慮中,在迷茫裡,獲得平靜感。

當我們只擁有快樂的時候,我們是無法抵禦一切其它負面境遇和情緒的,我們的快樂感會不堪一擊;

只有平靜,才是和這個世界的所有遭遇,和自己的所有情緒握手言和的方式。

所以,從現在起,訓練自己內心的平靜力量,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用平靜的心態去面對。

原萬科的董事長王石,在接受許知遠採訪的時候說,哪怕當時萬科和寶能在爭鬥最兇的時候,他晚上都能睡得著覺。

王石的內心有平靜的力量,這才是高人。

2

選擇理性善良

理性善良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很難。

只選擇理性,或者只選擇善良,都很容易,但是都不夠好,都是極端,甚至是惡,因為——

“沒有理性的善良,是愚蠢,會成為惡人的養料,並養大了惡;

沒有善良的理性,那不是人,是機器,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榨乾他人的機會、時間與生命。”

比如因為抵制日貨而砸街上的日本車,根本不是善良,而是惡,承認差距並且奮起直追,向別人學習,才是理性善良;

比如仗著愛的名義,單純滿足小孩的慾望,根本不是善良,而是毀掉了一個小孩的未來,理性善良的家長,應該知道怎麼給,怎麼調教。

理性善良,是一門平衡的藝術,是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是真正的智慧。

這也是我自己特別希望追求和達到的能力境界,這樣才能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不做出偏激的決策,做出真正成熟的選擇。

3

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很容易,

做一個“利他”的人很難

人的本性都是利己主義,這個毋庸置疑;

而更多有知識、相對高級的人,往往都把自己活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包括我也是這樣,我覺得自己這些年來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我努力工作為了讓自己生活更好,我寫文章也是希望得到讀者的認可。

沒錯,我獲得了自我價值的所謂成功,但是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狹隘的人。

我覺得挺諷刺的,也挺悲哀的。

當我和那些物質不多但無私幫助別人的人一起聊天時,我就會覺得自己很慚愧。我的人格很渺小。

所以今年,我希望自己能從底層上改變自己這個利己主義的認知,能真正幫助那些有使命的朋友,無私地給予支持。

為什麼有個前提是“支持那些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呢,因為這些人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樣的幫助和支持,才是理性善良。

而我也希望,我自己的人生使命,也能從”利他主義”裡找到。


Spenser,香港第一自媒體,金融職場老司機,2017年他開辦千萬級寫作課,幫助職場人挖掘個體價值,讓很多人實現了年入百萬。

如果你希望和他一樣,實現自己職場彎道超車,打開微信公眾號搜索Spenser,一起關注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