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南岩石窟——一顆鑲嵌在呂梁腹地璀璨的明珠

古交南岩石窟——一顆鑲嵌在呂梁腹地璀璨的明珠

南岩石窟位於呂梁腹地太原古交邢家社鄉南巖村東約1500米處。南巖村是一個自然村,原本人口就不多,這裡的靜謐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她安詳地鑲嵌在群山翠綠的懷抱中,沒有喧囂,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沒有叫賣聲,過慣都市生活的人們還以為這裡是一個被人遺忘的世界。


古交南岩石窟——一顆鑲嵌在呂梁腹地璀璨的明珠


南岩石窟在南巖村東頭,很容易找到。走過斷垣殘壁,放眼幾處炊煙,還有一幅幅油墨畫般的田地,此時此刻,你也許會感到失落,也許會格外虔誠。神秘的南岩石窟,我們來了。


古交南岩石窟——一顆鑲嵌在呂梁腹地璀璨的明珠


南岩石窟高2.9米,長6米,寬3 米。她不僅是古交最具特色的石窟之一,在全國也極為罕見,因為它開鑿於深山之中的一塊砂岩質巨石之內。一塊飛來神石,靜靜的在山坳裡一睡千年,任憑世間鉛華褪盡,一切皆成過眼雲煙。

這塊巨石的確夠大,佔地面積約50平方米。巨石內東、南、西三面各鑿1窟。南窟為主窟,坐北朝南,窟平面呈方形,邊長1.2米,平頂。其三壁設低壇基,內雕一佛二弟子,窟兩側為二菩薩、二天王。西窟平面呈方形,邊長1.5米,頂設低壇基,主尊佛像跌坐於束腰蓮臺上,兩側為二弟子,窟兩側為文殊、普賢菩薩,其面形圓潤,神態平和,體態優美大方。造像有唐代遺風。東窟雕十六羅漢坐像,形體厚壯,頭像均被盜,被破壞得較為嚴重。北側壁面有明化成十年(1474)開鑿題刻,巨石壁面上部有窟簷椽孔,石窟造像面部風化嚴重,局部脫落。這處石窟因地處蒙山區域,在藝術風格上與天龍山石窟有相近之處,部分專家認為它的唐風遺味之重是少見的。研究表明南岩石窟實為明代佛教雕塑,它主要繼承了唐宋以來的造像風格,無論在歷史方面、宗教方面還是在雕刻藝術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獨創性和鮮明的典型性,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佛像造像栩栩如生,巧奪天工。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石窟周圍通常是一圈柱子,幾間方形的修行小禪室,窟外為柱廊。


古交南岩石窟——一顆鑲嵌在呂梁腹地璀璨的明珠


石窟的藝術與佛教藝術是相統一的,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發生、發展過程。它所創造的造像菩薩、羅漢、護法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種故事形象,都是通過具體人的生活形象創造出來的,因此,它不能割斷與人們的生活聯繫。它不像其他藝術那樣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但它曲折地反映了各歷史時期、各階層人物的生活景象。這是石窟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一大特點,當然這也並不全是石窟藝術的全部內涵。我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皆有靈性,這靈性來源於土,來源於水,來源於陽光,來源於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