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留下了这一张老照片

那一年我留下了这一张老照片

那一年我留下了这一张老照片

图中朱德(右二)、李先念、华国锋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

大概是1976年的春天,我把上图这一张从橱窗展览撤下的照片留存了下来。当时,我留存这张照片的原因是照片中的朱老总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这张照片收藏不久,朱老总在这一年的7月6日不幸去世了。他的故事,尤其是他的那一篇《回忆我的母亲》的文章时不时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照片中,尽管朱老总的怀中立了一根拐杖,但看上去还依然十分硬朗,怎么也不会想象这么快便离开了我们。我是1975年开始接触相机,那时还算不上搞摄影,只是照相留影而已。相机的使用让我对照片有了敏感,一张好照片,会让我动心不已。

朱老总的标准人像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他的两道法令纹特别显得威严,有气度。而他在平时的生活中的状态又是那么和蔼可亲,简直判若两人。那时,我在拍人像时就有个认识,人有喜怒哀乐,浮光掠影似的拍人像如同过眼云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的灵魂,人的思想,人的内心深处在神态和举止上的瞬间流露的抓拍的照片,才能给人以回味,才是有价值的影像。我曾用自拍的方式拍了一张凸显法令纹的“自拍”,怎么看都显得别扭,有做作感。所以,后来,我拍了一些摆拍的新闻人物照片,即使登了报,也不会让我激动,总觉得没有感染力。生活的纯情、本真、原汁原味,才能够打动人心。看了照片中的朱老总所表现出来的神情,让我感到十分亲切,让我仿佛想到了我的母亲,想到了我的父亲,也让我看到了朱老总深受母亲那种质朴、平实的品格对他的影响。我很早就读过朱老总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对母亲朴素的爱和深深的愧疚,由家庭的小爱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朱老总很小就受到母亲优秀品质的感染,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勤劳简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诸如这些事例平凡而伟大,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朱老总很小就帮助母亲忙家务,开卷有益,正因为我读了一位伟大人物的文章,我也学会了从小帮家庭做事,学会了做饭,学会了洗衣。有了家庭以后,再急再困难的时候,都不会在家人面前发泄情绪。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敢勇于面对。

韶光易逝,故事让我对照片中的人物那么感兴趣,而照片又是解读故事的媒介,一张照片的瞬间抓拍,在纪录最重要时刻的同时,也是历史沉淀的沧桑和厚重。

那一年我留下了这一张老照片

作者近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