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白玉河

 诗话白玉河

郑宜瑾

白玉河,维吾尔语称“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雪峰北坡,徜徉千里,以甘甜的乳汁哺育着绿洲芸芸生灵。因河中出白玉(羊脂玉),世代流光,映亮白玉河那迷离妩媚的脸庞,倾倒了历代文人墨客。

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载:于阗“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是说:古时于阗采玉主要是在洪水退后从河中拣捞,官方优先起捞,平民待官方拣捞后才可以下河捞玉。

至唐代,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地区。唐人刘驾的《昆山》一诗即反映了这种情况。诗云:“昔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今时玉为尘,昆山入中国。白玉尚如尘,谁肯爱金银。”昆山即昆仑山。由此可见,中原人赴昆仑山诸河采玉早在宋代以前。但采玉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因那时路途极为艰险,可以说玉石之身都是生命的鲜血染成。

元代诗人马祖常,贯用汉语写诗,他在《河湟书事》中写道:“波斯老贾渡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俗语云,老马识途。而骑骆驼走次数多了,只要晚上听到骆驼的铃声,也知道路途的远近。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位波斯商人攀山涉水,循丝绸之路,来到大漠边缘的和田白玉河畔,购买了玉石,再到中原换取布匹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丝路商品交易的兴盛,以及和田美玉的魅力。读诗有趣,仿佛耳边响起声声驼铃。

清代诗人褚廷璋诗作《和阗》:“毗沙府号古于阗,葱岭千盘积翠连;大乘西来留法显,重源东下问张骞;渔人秋采河边玉,战马春耕陇上田;今日六城歌舞地,唐家风雨汉家烟。”生动再现了白玉河边采玉的景象。

乾隆诗人王芑孙以新疆为题材的诗集《西陬牧唱词六十首》,首创诗文互注的形式,热情地讴歌清朝统一大业,开创了一代新诗风。清·王芑孙《西陬牧唱词六十首之一》:“璇源玉陇溯巅崖,喀玛还闻追琢佳;金勒无章记绥靖,云龙宝翁上瑶阶。”诗中记载了和田玉这一珍贵的物产及边疆一统的豪迈情怀。

清诗人萧雄著有《西疆杂述诗》,其中一首《土产》:“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珠。”诗大加赞美和田玉的温润高洁,和田人下河捞玉的喜悦心情。

乾隆的《于阗采玉图》:“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时河水涸,捞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宁虑涉寒波。玉不自言人尽知,那曾隔璞待识之,卞和三献刖两足,审然天下应无玉。”乾隆为了使人形象地了解当时新疆和田开采山料玉的情景,乾隆还令玉工琢制了一件碧玉《于阗采玉图》山子(1765年),并题此诗于背面。

清代诗人福庆的《捞玉》则详细描写了严格的捞玉情景:“羌肩铣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棒锣鸣朱一点,岸波分处缴公堂。”清代福庆在一首诗中有同样的描述:“羌肩铣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棒锣鸣朱一点,岸波分处缴公堂”可见,那时捞玉是何等的严格,官兵层层把守,河中的玉石财富,全为官府垄断攫取,当地人民所得到的是奴隶般沉重的差役。

原来,白玉河是一条神奇的河,是一条诗意的河。以玉为媒,联缀与中原的虹桥;以玉为食,修行内心的高洁。千百年来,那些灵动的、散发着墨香的诗篇,在白玉河汩汩流淌。

诗话白玉河

诗话白玉河

诗话白玉河

诗话白玉河

诗话白玉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