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的孩子考得上本科吗?”


“打游戏的孩子考得上本科吗?”


今年2月14号,国内的游戏圈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儿。

在游戏《崩坏3》的一个玩家QQ群里,一位母亲突然出现,开口就对群主和群成员一顿教育。这位母亲说自己的孩子“成绩不佳”,并说是这些游戏玩家带坏了自己的儿子,“害死了自己儿子”。此事甚至经由央视网官方微博被进一步扩大了解,一度登上热搜。


这位母亲,还疑似在知乎上提问:“如果我的孩子打游戏,他还能考上本科大学吗?”

而令提问者意想不到的是,回答几乎都是在质疑她。网友时湘写道:“本科而已,那些考清华北大C9常青藤的都会打游戏。”


“打游戏的孩子考得上本科吗?”


事件之后,更有自媒体提到,这位母亲“尊重缺失”:“随意浏览孩子的社交软件,已经是对孩子个人的隐私不尊重了。”从这个角度,这位肆意侵犯孩子隐私的母亲,她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可见一斑。

一个随意浏览孩子社交软件,并在孩子的社交圈,肆意破坏孩子的网络社交关系的母亲,这位母亲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典型的“专制型家长”,而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就曾指出:“易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多来自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 ”。

//

北大清华的游戏学霸

//

那到底,“打游戏的孩子能考上本科吗?”其实这个问题,几个例子就一目了然了。

《最强大脑》百强选手王子润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学霸,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他在采访中坦白:

“这一生中花的时间最多最持续的一件事情就是打游戏。”


除了游戏,王子润还擅长篮球,不仅如此,这个运动型男还想要挑战流行音乐。一直以来,王子润和父母的关系都很好,彼此像朋友一样相处,现在长大了王子润也时不时撒娇。因为父母从小对他采取放养式教育,所以王子润相比很多同龄人有更多的自由。

著名游戏女主播女流,是2006的内蒙古理科状元,本科清华、硕士北大,原本学建筑做建筑师对于她来说是一个理想的人生轨迹,可是对于游戏的热爱让她先取得了导师的支持,后来又用坚持打动了父母,获得了父母的支持,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打游戏的孩子考得上本科吗?”


她直言:

“特别希望有一天能有一片草地,蓝天,白云,草坡上有个房子,我们……一个大家族,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不难看出来,孩子玩游戏到底对教育有没有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积极价值,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中提到,亲子关系对孩子网络游戏沉迷程度有很大影响,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亲子关系很好和比较好的家庭中,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合计为4.3%;亲子关系很不好和不太好的家庭中,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合计高达14.8%。

//

游戏能扮演亲子交流的突破口

//

爸爸妈妈管理得当,把游戏作为一种智力开发工具来看待,让孩子适度游戏是有助于提升孩子智商的。甚至,其对于代际鸿沟之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都有一定的裨益。

知乎大V叶壮就是游戏育儿的一个践行者,他在个人的专栏文章《认知到社交:游戏,到底能不能锻炼大脑?》中就分享道:

“在很多时候,游戏既能扮演谈资,又能成为亲子交流的突破口。你如果跟孩子没交集,自然也就没得可聊;如果孩子跟你关系不好,你对他的影响力自然也就很低。”


“打游戏的孩子考得上本科吗?”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中所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游戏的家长比例只有一成多,而却有近四成的学生曾因网络游戏与父母发生过争执,而且这一现象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加重,报告以高中生为例提到:

“高中生由于人格已经完全独立,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 行为处事原则,即使父母对他们玩网络游戏的行为提出异议,也可能引发其不满 而产生冲突。”

因此聪明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围绕游戏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更多选择的是制定合理的“规则”,而非纯粹的“命令”。

因为无论谁的孩子总有“不听话”的那一天。

在开明的家庭里,父母往往采取设定规则的方式,如规定游戏时间、监督玩游戏时间、规定某些类型游戏不许玩等,亲子关系向好,孩子也不易沉迷游戏;而在严苛的家庭中,父母容易采取“严防”的措施,亲子关系僵持而对立,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中的虚拟世界。

游戏成为亲子沟通的突破口,并不意味着家长把游戏作为一种奖赏或者诱饵,应该是一座桥梁: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加强亲子间的联结。因势利导,积极利用网络游戏,使其成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桥梁,与孩子共娱。在陪玩过程中,家长再进行正确地引导与监管,让孩子从小养成对待游戏理智、健康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