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来宝国际文化:青花罐与珐琅彩鉴别方法

罐为直口,短颈,丰肩,下腹缓收至足部。白釉底色匀净滋润。颈部与足部皆绘卷草纹,肩部莲瓣纹,腹部缠枝莲。莲花以大小花瓣组成,有层层叠叠盛开之状。 每朵莲花以藤蔓连接。莲花大,藤蔓粗,而叶子娇小。肩部、足部虽然布满纹饰,但不失疏朗通透。在肩部、足部密集的莲瓣纹映衬下,中心纹饰更显得清新明快。 莲花、藤蔓小叶以及颈部卷草纹皆勾双线,中间留白,特别是莲花用青料涂抹,色彩浓重,与瓣心露白,形成重轻组合,形神各具,如此精细纹饰,较为难得。青花纏枝蓮紋大罐“大明宣德年制”,线条流畅,笔路清晰。底为糙底,像婴儿般圆润。

深圳来宝国际文化:青花罐与珐琅彩鉴别方法


雍正珐琅彩花鸟诗文盘纹

深圳来宝国际文化:青花罐与珐琅彩鉴别方法

由于康熙后期政治平稳,人民生活安定,战事大量减少。在此背景下雍正生活平静安闲,他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即位前作为雍亲王纵使有再大的抱负却只能随遇而安,倾心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生活,从而造就了他超然脱俗的审美情趣。其次源于其父皇康熙影响。康熙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诸艺无所不能,对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书画还有玻璃,漆器,陶瓷等工艺品都深有研究。正所谓近朱者赤,耳濡目染中雍正深受康熙广博而又深邃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影响。第三,雍正极其热爱读书,而且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对其审美情趣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深圳来宝国际文化:青花罐与珐琅彩鉴别方法

早在雍正六岁时便上书房学习经史。在学习儒家文化之余雍正也喜欢阅读释典,而且对百家小集也有浓厚的兴趣, 曾亲自编辑文学作品。他将古人寄兴萧闲, 寓怀超脱的历代诗文选编成《悦心集》,以备观览。《悦心集》包罗万象,如诗词,精文节选,座右铭,格言等等。虽然这些作品体裁各异,而仔细阅读便发现它们在思想内容上均表达出不为世俗羁绊的超脱思想。

雍正既规定了文雅精细的标准,就要贯彻落实。首先,由其最信任的怡亲王主持造办处事务,怡亲王对雍正的喜好知之甚笃,在管理与选拔人才上严格管理,对瓷器的质量更是要求达到精致之极。在选拔画工时更为秉承画风雅致的风格。其次对唐英的任用更保证了此时期青花纹饰秀雅的特点。唐英是从雍正到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的实际管理者。唐英本人是画家、诗人和戏剧家,艺术修养水平极高。所以对人才的合理任用确保了雍正审美情趣在青花纹饰上的完美体现。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作为皇帝而不得不日理万机的雍正,对瓷器自有一套评判标准,涵盖了材料、形式、技巧、手法、色彩等诸多方面。雍正曾对造办处各种器物的制作有大量的谕旨,或对瓷器的样式,花纹进行具体的指示,或训斥粗俗的质量与纹样,甚至于某件器物的某个部位如何改进等等都极为细致。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而且以精细冠绝于世。雍正性格好静,喜爱雅致,他反复强调要“文雅”“秀气”“素静”“精细”,并且要求将“内庭恭造之式”作为衡量工艺品是否堪用的基本标准。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秉承旨意,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