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可名,非常名”,解释了无常是常的终极道理,也道尽人间沧桑

“名,可名,非常名”是老子道德经的名句。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首先阐述了可道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这个核心理念,这在我前一篇章有专门的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

“名可名,非常名”,解释了无常是常的终极道理,也道尽人间沧桑

名可名非常名

接下来的第二句话就是“名可名,非常名”。这里我们重点解说“名可名”这句话。

“道”和“名”是并列的关系,“道”是意识形态,“名”是显现的实质,泛指万物的名称。

我们知道,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宇宙的形成大约有138亿年历史,不管这个时间估算的正确与否,但可以断定宇宙是有开始的,有开始,就意味着有终结!

“名可名,非常名”,解释了无常是常的终极道理,也道尽人间沧桑

宇宙时刻处在变化之中

宇宙都有终结,更不要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了。我们知道,任何东西有了实体的存在,才会找一个对应的名称。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就不会有这个名称。

比如“电脑”,你翻遍中外几千年前所有典藏的书籍,找得到这个词吗?不能!再比如《道德经》,在没有成书之前有“道德经”这几个字的记载吗?没有!

这说明“名”是用来应对很多已有或者新生的事物的,我们说过,有生必有灭,这是自然规律。所有的东西到了最终都会成为过去,回归到“道”的本源。道

“名可名,非常名”,解释了无常是常的终极道理,也道尽人间沧桑

老子像

一直变化的“无常”才是“道”的常态!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如果连本体都会消失,那么名字还有意义吗?所以,可以用名称来命名的,都不是恒久的“名”。

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书卷,但也失传了无数的典籍,比如《易经》,易经实为连山、归藏和周易,但流传下来的只剩下周易,失传的那两本书一定还记载有我们现在不知道的名词,但是两书消失了,里面的一些名称也就随着失传了。

在当时是存在的,但之后就随本体消失了。

“名可名,非常名”,解释了无常是常的终极道理,也道尽人间沧桑

“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普及国学,我们尽量选用比较浅显和通俗化的语言和例子来描述。

这个是“道”的规律,推及到属于“道体”一部分的人的行为和社会也是一样的。

比如一开始我和你不认识,那么我们命名为“陌生人”,然后我们认识了,也处的不错,那就命名为“朋友”,而或者最终我们意见相左,互成水火,那么,同样还是这两个人,就是“仇人”。

所以,“名”是无常的,随着变化而变化,可名之名非常名。

“名可名,非常名”,解释了无常是常的终极道理,也道尽人间沧桑

同样一个人,没钱没势的时候狗都不待见,等一日显赫起来,肩膀都会被人摸滑溜了。

人是一样人,名称却随之改变,以前可能叫穷屌丝,现在可能叫土豪。所以说老子的这句话真的可以体会出世情冷暖、人世沧桑的意味了。

所以,学习“道”,必须理解这种无常,就会知道不要太过执著,因为,一切都不是恒久的,就不会对一时的成就得意洋洋,也不会对一时的失败垂头丧气,只有从高处俯视这芸芸众生,才会获得一颗平常心,才会体验到“大道自然”的玄妙。

限于水平,疏漏谬误在所难免,欢迎有识之士予以斧正。

喜欢传统国学文化的朋友请关注我,有时间一起学习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