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画像之孔子的生平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生活在中国的人,无不或多或少的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潜移默化的渐染;有的是深入骨髓的遗传;有的是不由自主的被吸引;所谓事兴则谤随,自古关于孔子的研究不下千种,褒扬他的人称赞他是“天生木铎,万世师表”;贬斥他的人则诟病他是“蠹国愚民,助纣为虐”。然而不论如何,对于一个现代主义而言,我们应该具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秉持“没有了解,不作评断”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人云亦云,不知所谓。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先一起了解下,孔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平事迹的怎样的呢?

圣贤画像之孔子的生平

孔子字仲尼

关于孔子的生平,最重要的史实材料莫过于《史记.孔子世家》了。但因篇幅过长,且太史公行文古朴,不甚易于理解。所以笔者在此选录了明朝陈士元所著的《论语类考.人物考》一篇中对孔子有简要介绍且行文易于理解的文章。该文中不仅对孔子家世和生平有所介绍,而且记叙了孔子死后历代帝王对他的封赠。

 《史记.世家》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顔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嵗十一月庚子生鲁昌平乡郰邑。生而圩顶,因名曰丘。《本姓解》云: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庻兄,以圻内诸侯入为王卿士。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武王崩而与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乃命防子为殷后,国于宋。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嗣微子之后,号微仲。生宋公稽。二微虽为宋公,而犹以微之号自终。至于稽,乃称宋公焉。宋公生丁公申,申生缗公共及襄公熈,熈生弗父向及厉公方祀,弗父何以下世为宋卿。何生宋父周,周生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孔父生子木金父,子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避华氏之祸而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求婚顔氏,女曰徴在。徴在旣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得有男,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路史》云:孔子四十有九表,堤眉、谷窍、参臂、骈脇、腰大十围,长九尺有六寸,时谓长人。为鲁司寇,齐人归女乐,乃去之。厯聘诸侯,莫能用也。十有三年而归于鲁,然后乐正礼得,乃删《诗》定《书》,繋《周易》,作《春秋》以示烱戒。自惟商后而宋不足徴,乃述考志,追商颂以续鲁,故曰“明王不兴,天下其孰能宗予”,不忘宋也。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憖(yin)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葬鲁城北泗上。西汉平帝元始元年諡褒成宣尼父。东汉和帝封褒尊侯。后魏文帝太和中改諡文宣尼父。后周宣帝大象二年追封邹国公。隋文帝赠先师尼父。唐大宗赠先师。高宗干封二年赠太师。武后封隆道公。玄宗諡文宣王。宋真宗加諡至圣文宣王。元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明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孔子群贤皆改封爵称子云。

圣贤画像之孔子的生平

孔子讲学图

通过上述引文我们知道,孔子是没落的逃亡贵族出身,而且幼年丧父,《论语》中孔子曾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进而又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孔子之所以能够成功,重要的并不在于他的出身,而在于他始终能够“好学不倦”始终秉持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学精神。

圣贤画像之孔子的生平

孔子讲学图

故此,我们知道,孔子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及的,而是一个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最终成功走向“素王”踏上“圣人”神坛的普通人,而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儒家学说并不推崇“生而知之者”而是更则重于“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因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的传奇故事,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虚构那些高不可攀的神圣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作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