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引發戰雲密佈!印巴同文同種何以不共戴天?

新年的熱乎勁還在呢,西南邊陲的兩個鄰國突然劍拔弩張,火燒火燎似乎要大打出手:印控克什米爾地區14日恐襲事件導致印度軍警40餘人死傷後,印度政府加大了對巴基斯坦的“懲罰”力度,除過已有的外交和經貿措施強力實施外,印度鷹派和部分民眾還在叫囂鼓動政府採取軍事打擊選項。與此相對應的是,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19日表示,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指控毫無證據,同時警告印度,巴基斯坦也會“以牙還牙”,對印度展開報復。

恐襲引發戰雲密佈!印巴同文同種何以不共戴天?

其實印度的強硬恫嚇其來有自,並不全是嘴上功夫,“烏里事件”可為佐證。2016年,印度政府認定“穆罕默德軍”武裝人員襲擊了在印控克什米爾烏里鎮的印度軍營。為給被殺害的20名印度士兵報仇,幾周後,印度總理莫迪下令對巴控克什米爾的疑犯組織據點實施了跨境軍事打擊。目前以該事件為內容改編的電影《外科手術》,正在印度熱映。

恐襲引發戰雲密佈!印巴同文同種何以不共戴天?

由此看來,印巴的紛爭非止一日,未來還會起起伏伏——因為血海深仇的種子早就埋下,不共戴天的潘多拉魔盒隨時會打開。

殖民統治埋下禍根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屬一個國家,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英國的殖民統治壓迫,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多次起義和武裝鬥爭,追求獨立和自由的腳步一刻不曾停歇。二戰爆發後1942年,英國政府曾答應戰後給予印度獨立。但以時任首相丘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一直反對印度獨立。1941年8月14日發表的《大西洋憲章》雖然明確宣佈:“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其所賴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權利。”但丘吉爾卻於9月9日發表聲明,把印度、緬甸及英帝國的其它部分排除在《大西洋憲章》的實施範圍之外。

恐襲引發戰雲密佈!印巴同文同種何以不共戴天?

這是英國殖民者為了達到“分而治之”目的的政策延續,因之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進行挑撥離間,製造分裂,印度各民族、各宗教、各個政治派別之間的仇恨進一步加深。

建國理念千差萬別

英屬印度多年的殖民統治,導致印度的上層社會普遍接受英國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響。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或稱國大黨),並於1892年頒佈印度議會法,建立地方自治機關和地方行政區,選舉範圍擴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聯盟”(或稱穆斯林聯盟)。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稱呼。國大黨領袖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導人真納,早先都是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戰友,然而由於政治理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兩人見見愈行愈遠,最終決裂反目成仇。尼赫魯的理想是印度獨立後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但由於國大黨在制憲會議的優勢地位,真納轉而謀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其間兩派的紛爭導致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就連英國殖民統治者都無可奈何,一直致力於國家統一對穆斯林友好寬容的“聖雄”甘地,竟然招致了殺身之禍。

恐襲引發戰雲密佈!印巴同文同種何以不共戴天?

1947年6月,無可挽回的印巴分治“蒙巴頓方案”公佈,印度被分割成三大塊:(1)巴基斯坦國,包括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人口7千萬;(2)印度聯邦,包括英屬印度的其餘部分,人口2.25億;(3)王公土邦562個,佔印度面積2/5,人口8.1千萬,在政權移交後享有獨立地位,但可參加印度或巴基斯坦。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各自宣告獨立,結束了英國在印度190年的殖民統治。

宗教矛盾勢同水火

印度教派眾多,但主要以印度教、穆斯林和錫克教為主。印巴分治後,西部的旁遮普地區和東部的孟加拉地區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分割。在這兩個地區,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區的伊斯蘭教徒和伊斯蘭教地區的的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各自向相反地區逃亡,其中很多都是強制遷移淪為難民。如此短時間內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必然引發大混亂,特別是在旁遮普地區,伊斯蘭和印度教徒之間發生了難以計數的屠殺和報復,同時禍及無辜。

恐襲引發戰雲密佈!印巴同文同種何以不共戴天?

據學者研究,最保守估計也有至少50萬人在衝突中喪生,一千二百萬人無家可歸。這樣的宗教仇恨刻骨銘心,至今的印巴關係都禍延子孫,記憶尤深。

克什米爾爭端激化

印巴分治後,漸漸大多數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爾歸屬未定,致使印巴兩國曾於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發生兩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但由於印度堅持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巴基斯坦互不相讓,導致克什米爾問題經年已久,終成懸在印巴兩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恐襲引發戰雲密佈!印巴同文同種何以不共戴天?

今次的克什米爾恐襲案,印巴雙方各執一詞劍拔弩張,就是歷史和現實矛盾激變的爆燃產物。

南亞的和平風雨欲來,民眾的福祉何以保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