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風第一旅”——蟄伏深山,撐起大國脊樑!

“中國東風第一旅”——蟄伏深山,撐起大國脊樑!

寫在前面

初春時節,南國深山乍暖還寒。在祖國大江南北的崇山峻嶺中,火箭軍一支支導彈勁旅枕戈礪劍,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備戰狀態,守衛神州大地、守護人民幸福。

伴隨著備戰打仗的鏗鏘號角,讓我們走進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第一旅”,共同感受火箭軍官兵鑄就大國重器的鐵血豪氣和家國情懷。

“中國東風第一旅”官兵

蟄伏深山,撐起大國脊樑

“中國東風第一旅”——蟄伏深山,撐起大國脊樑!

鐵肩擔當(馮根鎖 攝)

這是一支沉默之旅,沉默之中孕育萬鈞雷霆。

春節剛過,入伍不久的新戰士便走進這個洲際戰略導彈旅旅史館,在這裡接受精神洗禮。

“活著拼命幹死了也合算,埋在山頭上頂起原子彈為黨為人民再苦心也甜……”大學生士兵秦宇菲第一次在旅史館裡看到這首“打油詩”時禁不住淚流滿面。如今,她當上瞭解說員,第一代“東風人”紮根戈壁,用榆樹皮、駱駝草充飢,挺起脊樑打出“爭氣彈”的歷史,在她心底烙下深刻印記:忠誠!

旅長王錫民曾走進中央電視臺《開講了》欄目講述“東風人”的故事,被網友稱作“東風快遞一哥”。王錫民說,自己只是跟著前輩的腳步,傳承他們的精神。

上任之初,王錫民專門來到旅史館,向第一任旅長董春儒“報到”。當年,董春儒帶領部隊轉戰12萬公里,成功發射4枚導彈。導彈相繼騰空,他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彌留之際,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再看一次導彈發射。當他看到部隊送來的發射錄像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用孱弱的聲音對老伴說:“我死後,就把我埋在離導彈陣地最近的地方吧……”

歲月崢嶸,忠誠無悔。“中國東風第一旅”是戰略導彈部隊的一粒種子,從“第一營”“第一團”到“第一旅”,歷經6次移防、4次轉隸、多次換裝,每次都是聞令而動、人走家搬,黨指到哪裡,他們就把根紮在哪裡。

旅政委張偉說,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全旅官兵都清楚,我們的一舉一動都連著軍隊動向,連著國家戰略,再苦再累都值得。

旅裡有名退休的老兵趙平普,當年他與妻子王松華走進山溝,建起了戰略導彈部隊第一個夫妻哨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近百公里的巡山線路,構成了他們每天的生活軌跡,默默無聞守護著導彈陣地的通信安全,這一守就是25年。哨所年年被評為“紅旗哨所”,趙平普榮立了一等功。退休那天,旅領導問他們還有什麼要求,趙平普望了望哨所的方向,深情地說:

“如果需要,我願再守大山30年!”

中國無戰事,軍人有犧牲。為了守護大國重器,擔負陣地值班值勤的官兵長年堅守陣地。見不到陽光,他們就用水彩筆畫一個紅彤彤的太陽,每天清晨準時“升”起在戰鬥崗位。一位前去採訪的記者備受感動:“我第一次知道,太陽還能在地下岩層升起,在戰士心中升起,因為他們心裡灑滿信念的陽光。”

“別看我沉默不語,吼一聲威震雷霆。”採訪中,王錫民說,我們既要打好忠誠的底色,更要錘鍊亮劍的本領。

“中國東風第一旅”——蟄伏深山,撐起大國脊樑!

子夜練兵(宋 波 攝)

那年發射在即,突然狂風驟起、大雨滂沱,對於洲際導彈發射來說難關重重,上級首長頗為擔心。現場指揮員沉著指揮,發射號手精細操作,不僅突破多個訓練禁區成功亮劍,還一次刷新5項紀錄。

忠誠鑄劍,矢志不渝。他們就是神秘的洲際戰略導彈部隊裡的神奇官兵,他們遠離光環,卻護衛萬里天疆;蟄伏深山,卻撐起大國脊樑;他們英雄無名,聲威卻震天撼地。

“中國東風第一旅”——蟄伏深山,撐起大國脊樑!

主管 |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10 期

監製:毛勳正

主編:王 濤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10-663386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