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金巧巧在某節目上說:我演公主比較順利,讓我演村姑,那就難了。本來可能是一個自我調侃,但在網友眼中,金巧巧的這席話就變成了演技不思進取的藉口。

金巧巧這句話,到底是不是藉口?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明白她為什麼這樣說。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放眼中國大陸,被我們稱之為好演員的標杆其實並不多,陳道明、鞏俐、斯琴高娃、史可,這些演員都相當的不錯。

我們在談到鞏俐的時候,一般都會說她在《秋菊打官司》、《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中成功地塑造了多種不同的角色形象,其中有村姑、妓女、富太太、闊小姐甚至還有天山童姥,這些成功的角色都離不開鞏俐對角色的精準把握。所以鞏俐,才能是多面的。

但是,有一部電影則很少被提到,這就是《唐伯虎點秋香》。人們為什麼不會用這部電影來說明鞏俐的演技呢?唯一的原因就是,鞏俐在這個戲裡並不是太好。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回觀整部電影,我們會發現在整個電影的瘋瘋癲癲中,鞏俐是那中間唯一一個端著勁兒的。舉手投足都充滿著學院派表演的氣息,與其他演員的瘋瘋癲癲完全不同。就連鞏俐自己再回頭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說:“我很後悔當初沒有跟他們一起瘋瘋癲癲的演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牽扯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演員的適應性的問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的第十一章說“每一個演員都有自己獨有的適應,男人、女人、老人、兒童、高傲的、謙遜的、暴躁的、慈祥的都擁有自己特殊的適應類別”。這裡說的適應,即是演員去適應角色、體驗角色的意思。

鞏俐的氣質帶有山東女生的豪爽,所以在飾演一些角色的時候會特別得心應手。但即便是鞏俐,對角色的適應也會受到科班訓練表演習慣的影響。

鞏俐在來到香港之前,雖然已經拿了威尼斯影后,塑造了很多角色。但在《唐伯虎點秋香》中依然陷入了這樣的困境,其原因在於鞏俐從上學的時候接受的就是學院派的一板一眼的教育方式,雖然你看不到痕跡,但都暗藏著程式化的套路。一到了香港,套路變了,鞏俐的侷限性就顯現出來了,她完全不能適應周星馳的瘋瘋癲癲。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演員的自我修養》在同一章中,還說“有些演員在悲劇體驗領域有很好的適應,但一到了喜劇就完全失去了他們,另一些演員則相反。而還有一些演員也會受到自身形象條件的制約。

這並不是在給演員的演技不好做解釋,相反,很多演員在自己適應的領域裡做得非常不錯,但換了領域就不一樣。況且有這樣的情況的又不是鞏俐一人,而是基本上所有演員的共性。

放眼國外,我們見到了太多的演員受到自身的侷限,遇到事業瓶頸。

我們所熟知的妮可·基德曼出演過《紅磨坊》、《時時刻刻》,並因為精彩的演出拿下了柏林影后,戛納去年還給了她一座70週年特別獎。但即使是這樣的演員,也會遇到困境。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妮可·基德曼頭疼的是自己的身高問題,眾所周知她身高178釐米,穿上高跟鞋能有185釐米了,所以她穿上高跟鞋就只能演氣場強大的角色。所以即使是在她最年輕的時候,基本上也不會有小姑娘一類的角色找她。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同樣受到身高限制的還有中國的著名演員周迅,這個早就憑藉精湛演技拿下了華語三金大滿貫的女演員,按理說出演一部電視劇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出演《紅高粱》的時候依然會被詬病,原因竟是因為個子太矮、長得太秀氣,與鞏俐電影版的山東氣質大相徑庭。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平心而論,周迅在《紅高粱》中已經表現出了一個演員應該有的素質,每一個細微的表情、情緒都十分到位,但觀眾依然沒有放過她。這究竟是周迅的錯,還是觀眾的錯?

如果你仔細的去閱讀電影史,你會發現即使是再好的演員,也會遇到自己的坎兒。

伊莎貝爾·阿佳妮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她雖然已經憑藉《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和《羅丹的情人》拿下了柏林、戛納雙料影后,但還是折在了不適合自己的好萊塢。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1996年和莎朗·斯通一起出演的《魔鬼雙姝》在美國票房與口碑均大敗,兩個人的出演根本就不能結合在一起,這也導致了這出戏整個崩盤。這成了阿佳妮止步好萊塢大門的作品。

每一個演員,都有自身的條件限制,但這並不能用來說明演員素質差。那麼,避免這種情況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選角的時候,做好篩選工作。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演員是否符合導演要求,演員是否貼合角色,這是選擇演員的時候要衡量的問題。導演會從角色特點、氣質、眼神等等方面去全面考量一個演員是否貼合角色的要求。所以有些角色並不是演員想演就能有機會去演的,而是導演與演員共同選擇的結果。

而且,再高明的導演也不一定每次都能碰到非常合適的演員。楊德昌在《恐怖分子》拍攝之前看中了當時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員李立群,因為他非常能把握小人物的市井氣質。但在拍攝過程中,卻生出摩擦。

金巧巧說自己不適合演“村姑”,這句話哪裡不對了?


後來李立群自己回憶這段經歷,“我們沒那麼多準確的詞彙去溝通,老楊在跟我講這個角色的時候費很大勁”。這確實也是一次難忘的合作經歷。

演員創作角色的時候,並不是演員一個人在創作,其中有總導演、副導演、選角導演的所有人的精心選擇。話說回來,金巧巧能不能演村姑,也不是金巧巧一個人說了算的,而是導演根據演員的特質,雙向選擇的結果。

演員有侷限性,這個現象在觀眾看來不合理,但以專業的眼光來看這件事,就是極為正常的,而且是符合演員表演基本法則的。並沒有上升到演員的素質問題,也更談不上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演員。

金巧巧這句話,只不過是說出了一個演員行業的共識而已,根本不必苛責。

銳影Vanguard編輯 | 致遠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