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大多數人認為,軍人間的爭強好勝,多是為了自己和部隊的榮譽;卻很少有人知道,軍人間的競爭更多的是來自彼此的不服氣。比如,在同一起跑線,個頭矮的軍人就不服氣個頭高的軍人,他認為:個頭矮不代表跑不快,這是他不服氣的動因。

再比如:我們在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常看到為了攻擊目標或戰鬥任務,兩個單位爭得是你死我活,拿到首攻任務的興高采烈,排在第二位或次要位置的部隊,常抱怨:憑什麼?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如果技不如人,輸得心服口服; 可如果輸在不會用手段,那就讓人很不服氣。

二戰期間,巴頓和蒙哥馬利,可謂明爭暗鬥,相互嘲諷,是美英軍隊中人盡皆知的事情。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其實自美軍參戰以來,美、英之間的競爭就開始了。

首先,在英國人眼中的美國大兵,紀律渙散,怕苦怕累,一幅“老爺兵”的樣子;而英軍的古板和謹慎,也讓美軍深惡痛絕。尤其是在戰爭關鍵時刻,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常常耽誤了許多機會。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其次,以英軍為首的盟軍取得阿拉曼戰役的勝利,讓他們有一種“老大”的優越感;再加上美軍參戰晚,沒有什麼對敵鬥爭經驗,聽“老大”的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美國人卻認為,沒有他們的大量物資援助,英國人在阿拉曼戰役前的所有戰鬥中,是逢戰必輸,戰鬥力不過如此。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作為一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強國,聽命於一個二流的島國,這是萬萬做不到的事情。怎麼辦?比比看,在戰鬥中和競爭中來確定誰是真正的“老大”。於是,蒙哥馬利和巴頓則成為雙方的地標人物。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西西里島給雙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競爭平臺。

北非戰役勝利後,美國人主張,通過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登陸,開闢第二戰場。但謹慎的英國人覺得先從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入手比較穩妥。為達成一致意見,雙方召開了卡薩布蘭卡會議。雙方議定:首先解決意大利問題,制定西西里登島作戰的“赫斯基”計劃。

“先輸一招”的美國人心裡多少有些不痛快。英國人先後拿出了7種方案,均被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否定。直到“赫斯基第8號”方案出臺,得到艾森豪威爾等盟軍高級將領的贊同。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方案規定,由巴頓率領美第7集團軍,由巴勒莫地區進入;由蒙哥馬利率領英第8集團軍,在錫臘庫扎地區進入。巴頓十分滿意,他知道巴勒莫是西西里島的首府,一旦奪取成功,自己必將作為這座世界名城的解放者而載入史冊。他決心抓住這一機會,在此次作戰中大展身手。

正當他雄心勃勃、夜以繼日地琢磨具體作戰計劃的時候,蒙哥馬利打破了他的美夢。他始終認為,初出茅廬的美軍,在戰爭中難以擔當重任,該方案竟然讓他與巴頓同享戰果,他無論如何接受不了。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他提議:英第8集團軍仍然在錫臘庫扎地區登陸,但美第7集團軍不在巴勒莫登陸,而在距其登陸地點不遠的傑拉地區進行登陸。他認為,這樣部署便於雙方相互配合,可以使整個作戰行動協調地向前發展。

蒙哥馬利的主張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因為他的用心很明顯,就是要把美軍置於次要方向,僅僅擔負保護英軍翼側安全的任務。但是在他的強烈要求和極力主張下,盟軍主帥艾森豪威爾和亞歷山大最終接受了他的提案。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巴頓對此感到十分憤怒,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咱們走著瞧。

行動開始後,美、英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別在傑拉和錫臘庫扎地區進展順利。信心十足的巴頓將軍,不顧部下的勸阻親自上陣,一邊冒著槍林彈雨向前衝,一邊詛咒著敵人鼓舞士氣,他的部隊在他的感召下,作戰變得緊張而有秩序。

此時的他,將西西里戰役看做是美、英之間的較量以及他和蒙哥馬利之間的一場私人競賽。儘管最終敲定的“赫斯基”方案是將美軍置於次要地位,但他仍要以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同時證明自己比他的競爭對手更強、更出色。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在西西里東部地區,蒙哥馬利依然採取他慣用的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法。他的優柔寡斷給德軍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機動時間,德軍成功地切斷了他們向北進軍的行動路線。由於行動過於遲緩,致使他們的當面之敵,數量逐日增加。

英軍陷入了困境,而美軍進展非常順利。巴頓十分得意,為了加快進攻速度,他決定修改下一步作戰預案,起草了一份向巴勒莫發動迂迴進攻的作戰計劃。但被英國人亞歷山大(盟軍地面部隊總司令)否決了。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其實,大家已經很明白他這麼做的原因。無非是想將戰役勝利的榮譽“佔為己有”,美軍只擔任掩護和確保側翼安全。但是蒙哥馬利的進攻遇到德軍越來越強硬的抵抗,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價。德軍整個防線固若金湯,他無計可施。

巴頓幸災樂禍地說:“我們的表兄弟們被揍得鼻青臉腫。”他不甘心就這樣閒坐著,他要捷足先登拿下巴勒莫。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往,說服亞歷山大。他指出,現在的英、德兩軍相持不下,而此舉一旦成功必將會使盟軍脫困。亞歷山大權衡了形勢之後,無奈地批准了他的請求。

蒙哥馬利為何推翻登島計劃;巴頓如何讓其顏面掃地,提升美國地位

他立即返回戰場,下達了總攻命令。部隊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前推進,一路上勢如破竹,閃電般地到達巴勒莫,使該城守軍驚慌失措,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守軍紛紛繳械投降。

巴頓隨第2裝甲師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巴勒莫,這給他和美國帶來了很高的榮譽。此戰實現了英軍想實現而未實施的諾言,讓蒙哥馬利顏面掃地。在這次行動中,美軍僅傷亡300餘人,然而卻俘虜意軍5.3萬人。

自此,美軍在盟軍的主導地位基本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