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送子張仙爺

風流送子張仙爺

過去不少地方有張仙祠、張仙廟,供祀送子張仙爺。天津張仙閣是其中著名的一座。張仙閣在大名鼎鼎的天后官官北大街南端的過街樓上。樓有三間大,窗欞全是紅色,跨於街上。過街樓正中間是一塊橫匾,黑底金字,上寫“張仙閣三個大字。由樓梯走上閣樓,中間神龕中即供著張仙像,他身罩藍袍,五綹長鬚,挾弓持箭。他是專門保護人間幼童的,雖是男仙,卻具有“送子”的功能。

說起張仙的來歷,倒頗有情趣。其前身,據說是花蕊夫人的愛夫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後蜀被宋太祖趙匡滅了,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宮。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時時懷念前夫恩愛,就畫了一張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掛在寢室。一天,趙匡胤見到此畫,詢問其故,花蕊夫人詭稱道:“這是我蜀中的送子張仙神。”她的隨口一編卻不而走,很快傳到民間。婦女求子心切,紛紛掛起張仙一其實是孟昶的像來。孟昶這個花天酒地的皇帝死後卻成了神仙,這不能不感德於他的多情姨太。

風流送子張仙爺

張仙畫像頗有“神”採,穿著一身華麗衣服,面如敷粉唇若塗朱,五綹長髯漂灑胸前,果真是位美丈夫!他左手張弓,右手持彈,作仰面直射狀。右上角還畫有一隻天狗。此像常貼於煙囪旁,民間傳說,天狗會順煙囪鑽進屋內,嚇孩子,傳染天花。張仙爺守住了煙筒口,天狗就不敢鑽進屋來了。所以畫像兩旁常貼一副對聯:打出天狗去,保護下兒。橫批是“子孫繩繩。”

風流送子張仙爺

民間附會說,張仙所挾之“彈”與“誕”同音,暗含“誕生”之意,故而張仙由護子而兼送子之功。宋代文學家蘇老泉對人說,他曾夢張仙手合二彈,是誕子吉兆,後來果然生了蘇軾、蘇轍哥兒倆。老泉先生特意寫了《張仙贊》以表感戴之情。不過,蘇老泉說的張仙,是指蜀中會點法術的老道張遠霄。但從民間所祀張仙神像來看,多是貴胄打扮的孟昶,而不是那位穿八卦衣的老道。

風流送子張仙爺

張仙自己單獨的廟宇不多,常借其他神的“光”,雜處一堂。可笑的是,有的張仙祠中的張仙,被塑成了花蕊夫人,成了“娘娘廟”。廟中香桌上常有道士們用泥捏的“娃娃大哥”,許多想早生貴子的婦女,都來此“拴娃娃”。抱一個掏錢一百文,為的討個吉利,所謂“長命百歲”。

風流送子張仙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