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磨技藝,何年何月能成角兒?

不打磨技藝,何年何月能成角兒?

重新恢復日更,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倒逼自律。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要一直日更,而且每天至少要寫600字。雖然只有600字,但對於一邊上班,一邊寫作的人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俗話說:孰能生巧。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寫的字越來越多,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文思敏捷,出口成章。寫文章可以做到一氣呵成,文不加點,倚馬可待。雖然有天賦這一說,但對於我,只是拙人一個罷了,深耕其中是唯一出路。

著名作家林清玄逝世不久,網絡上關於他的文章層出不窮,我也默默地耳濡目染。

他自己寫到:

小學開始每天寫500字,中學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寫3000字,我一直堅持下來,現在已經出了131本書。

如果說誰是天生的作家,林先生很明顯不屬於那類人。他從三年級開始就立志成為作家,結果真的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即使有天賦,不努力也只是徒然。

著名作家老舍給初學寫作的人一些建議很好,他說寫作第一步就是心中有什麼就寫什麼,有多少就寫多少。永遠不敢動筆,就永遠摸不著門兒。不敢下水,還學得會游泳嗎?只有自己動了筆,才會更深入地瞭解別人的作品,學會一些竅門。(全文《給初學寫作者的意見》)

好的文章一定是厚積薄發的。練習的過程很重要,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若要曲藝精進,不打磨技藝是成不了角兒的。“十年磨一劍”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寫作雖然門檻低,但要登堂入室,也得慢慢熬煮。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在任何時代,若想在哪一方面有所大成,沒有捷徑可走。

真正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大學》中有句話叫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為鑽研學問,省察克治。若參不透“大學之道”,何以止於至善?不打磨技藝,何年何月能成角兒?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