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來主動找我

你知道人為什麼會陷入“如果你不來主動找我,那麼就算我想跟你說話也不主動找你”的模式?

西蒙·波娃在《越洋情書》中有這樣一段寫給情人的話,很有名。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

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

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人的內心很複雜啊,各種雜七雜八的念頭撕扯糾纏,面對喜歡的時候更復雜,面對愛的時候就更更復雜了。

不僅僅是在戀人之間,即使是普通朋友,你喜歡他,就會時而驕傲時而自卑,時而擔憂時而惱怒。如狂海浮船,無法悠然。

從心理學上講,自信和自卑是兩個獨立的維度,它們不是互斥的,一個人很自信的同時也可會很自卑,而在喜歡一個人的時候這種矛盾的情況就演化到極致了吧。

我想跟你說話,可是拿起手機,我突然想到,萬一你在忙呢,就算你不在忙,萬一你此時不想聊天呢,就算你想聊天,萬一你並不想和我聊呢。你會不會嫌我煩,會不會覺得我的話題蠢,會不會覺得我莫名其妙?

或者一轉念,媽媽的,老子這麼溫柔善良可愛大方有趣多才,你居然都不來找我?你看不上我嗎?我不配和你做朋友嗎?你是不是有病啊?誰稀罕你!

亂七八糟的思緒最後就會失衡,理不出個頭緒,所以就無法生出一種力量,去找那個人聊天,去約那個人見面。

就站在原地,任心裡走過千山萬水,表面如常,在心裡嘟囔一句,哦,那就這樣吧。

時間久了這就成為了一種定式,就會陷入到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所謂“習得性無助”是指在一項活動中,如果一次次不斷失敗,就會失去再去改變的信心甚至意願,形成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即使原本的困難消失也不願意再去嘗試了。

我一直欣賞一種純粹赤誠的內心,喜歡就說啊,告訴他,你真好,很棒,我特別欣賞你,多好!

我一直在努力,可是也只能做到一半兒,我會主動接近我喜歡的人們,可是,我沒辦法在他們面前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會有點拘謹,手足無措,怕講錯話做錯事,不像是平時和一般人在一塊兒時候那個大方幽默的自己,謹慎得有點扭捏。此間的心態和不主動找別人大同小異了吧,因為貪圖,因為想要被喜歡,因為害怕被討厭,就失衡了呀。

想要,就會患得患失,要麼退縮,要麼激進。

退縮就會不聯繫,激進就會玩套路。

再說回波娃的那句情話吧。

她是想見他嗎,不,她是希望他想見她。

同樣,你是想和他說話嗎?

不,你是希望他想和你說話。

可,你又不是人民幣,憑什麼期待大家都跋山涉水向你前進呢?

反正我要向他們前進,向未來向遠方,向我愛的那些閃閃發光的人們。

我想我會做的越來越好,即使難免風塵僕僕的狼狽,依然保有那份不怯懦不貪圖的純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