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在當前智能手機普遍不能直接更換電池的大背景下,“充電寶(移動電源)”成為大多數手機用戶的剛需可以說是自然而然的結果。當然,和智能手機一樣,移動電源依據不同的品質,也會有價格上的高下區別——從幾十元到幾百元,豐儉由人。當然,稍有常識的朋友都知道,那些購物網站或地攤上的、只賣一二十元的貨色,到底還是碰不得的——被訛錢事小,要是遇上什麼安全事故,那才叫得不償失呢。

“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可是,就在最近,一大批“100日元(約合6元人民幣)移動電源”在互聯網上曝光,瞬間就吸引了許多網友的關注與熱議:重要的是,它們可不是什麼廉價劣質產品,而是普遍來自索尼、MAXWELL、松下等等一線大牌的全新原包裝高配置型號……

“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這是什麼情況?難道這些一向“曲高和寡”的、定價高高在上的廠商突然開竅了?還是說他們認識到自己競爭不贏,已然準備退市,乾脆破罐子破摔在春節到來之前給大家放一波福利?

當然都不是——不過,“破罐子破摔”倒是真的,而且不只是生產廠商,也包括大量自認倒黴的零售商們。而造成他們今日之窘境的,其實是日本政府在一年前的一次“善意爆發”。

  • 出發點並不壞的“強制認證”,實際上卻沒什麼用?

2018年2月,有鑑於此前國際上發生了多起因為移動電源質量不過關而導致的安全事故,日本經產省正式決定對移動電源進行強制質量安全認證。具體來說,就是要將此前並未被認真管控的移動電源,列入到“PSE”的強制列表中去。

“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啥叫PSE?它是源於日本“電氣產品安全法(DENAN)”規定的一套適用於電氣產品的強制安全認證標準,說起來和咱國內的3C認證其實是差不多的機制。其目的在於保證電氣產品的基礎安全性(注意,是基礎安全,而不是質量等級)——換句話說,PSE認證的標準並不高,可以說只要不是山寨產品,其內在質量絕對都是能夠達標的。

“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以此次的移動電源為例,PSE認證測試項目僅僅涉及了對振動、高溫、低氣壓、過放電、短路等等基本安全保護屬性的考察,而完全沒有涉及到我們平時一般說到的考量移動電源“性能”或者說“用料”的轉化率、發熱、輸出電流純淨度等等指標——事實上,它甚至都沒有測試移動電源的容量是否“虛標”。這意味著對於任何一款移動電源來說,通過了日本PSE測試,最多隻能說明它“能用”,用的時候不會突然炸掉;至於說好不好用,其輸出電流要是不穩會不會搞壞手機、會不會根本充不滿,這些都不在PSE的測試範圍內。

  • 武斷的強制退市措施,讓優秀的產品也無故躺槍

一言以蔽之,對於日本市面上的移動電源產品來說,通過了PSE認證並不意味著性能優異、甚至不意味著就足夠好用;反之,沒有PSE認證標識,也不等於質量就不過關——它們很大可能僅僅是在法規生效之前上市的批次而已。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了:在一年前日本相關部門宣佈對移動電源強制啟用PSE認證的同時,也提到了僅僅只給整個行業留下了為期一年的“緩衝期”——從2019年2月1日開始,所有仍在市面上的、還未取得PSE認證的移動電源必須全部強制退市!

“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要知道,移動電源可不像智能手機,其技術門檻很低、換代週期極長——事實上,以國內的的市場為例,在某大型電商網站上最熱賣的10款移動電源中,就不乏四年多以前發佈,至今口碑優秀的老產品。相比之下,日本的IT產業線下市場依然佔據大量份額,在這些實體電腦城、電器店裡,移動電源的庫存週轉率顯然要比電商平臺更低,出現更久之前的移動電源依然在售的情況也一點都不奇怪。

“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這些早在新規發佈之前就上市的移動電源,到了今天是否還能正常使用呢?當然可以。而且它們之中甚至不乏一些用料極為出色、參數非常亮眼的高端貨色。但現實是僅僅因為一紙出自好意、但卻略顯武斷的政令,日本的商家們就不得不在一年的時間裡將所有的這些老產品儘可能地“清倉”——而伴隨著最後退市期限的臨近,絕望的他們也就只好使出“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元)”的超低價促銷手段了。

  • 無可奈何的“皆輸”結局,以及一場笑話

平心而論,日本經產省的出發點其實並不壞,對移動電源進行強制質檢的確有利於提升整個行業的安全意識。但具體到執行層面上來說,官員們的決定卻顯示出了他們對於市場、對於具體產品特性一定程度上的無知。

“6元充電寶”現身日本:善意導致的市場災難?

但可惜法規就是法規——即便這樣一個武斷的決定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資源浪費、甚至於存在著潛在的嚴重的環境汙染隱患,但我們最終還是看到了“6元高品質充電寶”這樣一個明顯違背市場規律的現象的出現。而在此次事件中,生產廠商、經銷商顯然是直接的受害者,甚至消費者也不能說就得了什麼好處(畢竟他們也只是“享受”了短時間的超低價而已,緊接著就會面臨廣泛的缺貨)——那麼,到底誰才是其中的得利者呢?

大概只有將這件事作為笑話來看的網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