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山西省房地產商會會長、山西智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尚文

【新華訪談•山西地產行業領軍人物系列②】

履責與轉型:一位本土房地產企業家的樸素心願

——專訪山西省房地產商會會長、山西智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尚文

本期嘉賓:

郭尚文,山西定襄人。1972年投身建築行業與房地產開發行業至今。曾任定襄建築安裝公司三處處長、山西省晉建房地產開發公司第四分公司經理等職務,現任山西智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兼任山西省房地產商會會長等多個社會職務。

專訪山西省房地產商會會長、山西智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尚文

主持人:各位新華網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華訪談》。近日,新華網山西聯合山西省房地產業協會共同舉辦“山西地產行業領軍人物”系列訪談,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山西智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尚文先生。郭董您好!

本土企業一定要找準發展的目標、項目、定位

主持人:請郭總將智誠房地產公司的基本情況與廣大網民作個介紹吧?

郭尚文:山西智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屬於太原市成立較早的房地產公司。開發的項目以中小戶型為主,大多是130平米以下的戶型,比較貼近老百姓。在太原一提到智誠房地產開發的房子,大家都會聯想到“五證齊全”和手續健全,智誠也是本土企業中手續比較規範的企業。

主持人:您是怎麼想到要以中小戶型為主要客戶群?

郭尚文:每一個企業都有每一個企業生存的空間與理念,我們在2006年之前與2006年之後開發的產品就不同。2006年之前公司主要是與其他企業合作,以聯營聯建為主,在聯建過程中,智誠堅持交房時把五證辦下來,這是企業的一個特點,也是智誠房地產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

主持人:為什麼是2006年發生的轉變?

郭尚文:2006年以後,全國一線品牌房地產開發公司進入山西太原,本土品牌與一線品牌肯定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不小,在這個過程中,就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土企業一定要找準發展的目標、項目、定位。大開發商進來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本土企業也有本土企業的優勢——本土企業更接地氣,更瞭解我們本土企業應該做些什麼產品、老百姓喜歡幹什麼。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剛開始那些不接地氣的大企業,隨著對市場的瞭解、調研,陸續適應了本土開發環境。那麼,本土企業也需要思考、瞭解、研究我們的產品,我們企業生存該向哪個方向發展。

所以,大家在買房時首先會想到,一線品牌物業做得好,尤其是這兩年,產品研發也不錯。但是本土企業也有本土企業的優勢,本土企業在瞭解本土環境和本土產品後,大家也會選中我們開發的項目。我認為本土企業除了開發好自己的項目、做好自己的產品之外,更多的是社會責任。在這方面,隨著房地產由黃金時代逐步轉向白銀時代過渡,我作為智誠房地產的法人代表,也作為山西省房地產商會的會長了解本土房地產企業更多,對一些數據、樓盤調研我比大家瞭解更多。

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本土企業在把自己的產品開發好的同時,還要為擴大老百姓再就業做準備。我們根據目前市場去庫存、產品定位等方面,智誠•御河駿景在開發定位產品的時候,對社區配套、對輕資產轉型提前就有準備。在一個30多萬㎡的小區內,配套了超市、酒店、洗浴中心還有很多市區商業、物業公司等配套(項目)都在逐步完善、開業,在社區配套方面可以說是很完善了。

發展到一定規模,更多考慮的是員工和企業的生存發展

主持人: 您已是山西本土企業中少有的成功企業家了,為什麼還堅持新產品、走發展之路?

郭尚文:從我個人來講,首先考慮社會責任、企業精神,企業家精神,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員工和企業的生存發展。雖然我已經過了60歲,但我對自己企業今後的發展、轉型及可持續發展還是充滿信心,對自己企業的產品,對自己以後企業的發展,面對之後去庫存的困難,都會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繼續把企業做好。

為了一份社會責任,為了給和我一起摸爬滾打多年過來的員工、供應商、朋友更多的就業機會,把自己的產品做好,把自己的企業發展好,為大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心願。

主持人: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您對本土企業房地產開發商有什麼建議?

郭尚文:房地產業從黃金時代轉到白銀時代,再從白銀時代到現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企業在克服重重困難時,更多想到的是企業的生存問題。要想企業存活下來,就必須把自己的產品研發好,對市場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才能把自己的企業持續做下去、生存下去。

兩房的需求是現在市場的空缺

主持人:您認為什麼樣的房子才是適銷對路的好房子,才能贏得客戶的喜歡?

郭尚文:我認為太原市場在進入2016年下半年,兩房的需求是現在市場的空缺,當然有些改善性住房、還有一些剛需房,兩房的需求會更多。無論是外來人口還是大學生再就業,首先想到的是比較經濟一點。

主持人:在您看來,作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怎麼樣轉型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

郭尚文:在房地產行業,把自己現有的項目做好,根據現在發展的情況,在選擇適合本土企業開發項目的同時,要考慮轉型輕資產、服務業,這是需要大家更多考慮的事情。

面對庫存壓力,當前更應該關注轉型

主持人:為什麼想到要轉向服務業?

郭尚文:轉向服務業有多方面的因素,在經濟下行過程中,本土企業也好、別的行業也好,在去庫存壓力比較大時候,當前更應該關注的就是轉型。轉型輕資產,首先面臨的就是就業問題,房地產如果不把自己的產品研發好,不在自己的自持物業,甚至有些產品做不好產品對路,或者在市場不太好的情況下,是有風險的。

所以,企業在轉型中,這方面也必須有所考慮。在房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就可以轉向出租行業,把房子租出去。我目前就在談一個棚戶區項目,棚戶區項目就是這種產品,我是兩手準備,如果適銷對路的產品能夠賣出去,那是產品選對了,但如果一旦賣不出去,就要轉向出租、其他改造房。所以,最起碼要兩手準備。所以,產品研發是關鍵。

主持人:怎麼想到從最開始的建築行業轉向房地產行業?

郭尚文:從建築行業轉向房地產,從房地產轉向現在的服務業,關鍵是適應市場,瞭解市場,對市場結合企業產品有一個適銷對路的精準定位。如果把握不好的話,那就會產生風險。

90年代末,正好趕上民營企業轉型,從建築行業轉向房地產企業的有不少,有很多一線品牌都是從建築行業轉過來的,我覺得是比較順暢的。但真正運作起來是不一樣的,建築企業為別人做產品,是製造業,但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平臺。

從房地產轉向輕資產,要適應市場,房地產從黃金時代轉向白銀時代,已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就要為自身企業生存、發展著想,所以轉向輕資產。因為,房地產轉向服務業是優勢較大的行業,因為它有自持物業,不用去租別人的房子,風險相比較別的行業更加可控。很多開發商利用自己的優勢,在發展輕資產、轉型服務業,這就是房地產企業在轉型中最大的優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