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充滿坎坷與未知的新旅程。

2007年對於許多玩家來說都是無法忘卻的一年,眾多大作噴湧而出,而它們之中的佼佼者至今仍然影響著遊戲界。《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奠定了本世代射擊遊戲的王者地位;《生化奇兵》再度定義了遊戲作為第九藝術的表現力;而在另一邊,剛剛被EA收購不久的Bioware交出了他們構思策劃多年的全新科幻RPG——《質量效應》。這出太空歌劇以其複雜壯闊的設定與令人回味無窮的劇情選擇讓玩家深深折服,並拉開了偉大三部曲的序幕,質量效應三部曲也是至今為止最為偉大的科幻RPG之一。而在10年後,銀河系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已經告一段落,作為繼任者,《質量效應:仙女座》能否以新的起點,拉開另一場星際史詩的帷幕呢?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Brand New World

作為第一款登陸本世代的《質量效應》作品,仙女座通過更替為EA祖傳寒霜引擎,重新展現了《質量效應》的宏偉宇宙。本作的整體畫面質感非常類似於《龍騰世紀:審判》,當然會更為細緻,遊戲將太空中那股深邃與空曠感渲染地淋漓盡致,許多冷色調為主的遺蹟與艙內場景都表達地十分到位。但這個系列中最重要的,還是那些環境不一的星球,不管是寒風徹骨的冰封之地,豔陽高照的無邊沙漠,還是植被叢生的雨林溪澗,它們都帶來了絕無一致的視覺體驗。雖然本作上能探索的星球並不多,但質量卻很高——每一個都經過精雕細琢,毫不誇張的說,仙女座是你能在市面上玩到的最美的太空類遊戲之一。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晴空高照的EOS星球

相比起畫面,這一代的音效部分則沒有那麼明顯的進步,但也基本合格。仙女座中使用了許多前作裡大氣磅礴的經典旋律,一些新的音軌也將悲壯深邃的場景烘托到位,只不過日常場景的存在感有些低迷。除此之外,本作的配音陣容可謂十分豪華,不少大牌演員傾力獻聲,給劇情增色不少,完全闡釋了3A製作的規格(和經費)。

尋找黃金家園的旅程

這裡先來理一下時間線,“仙女座”先遣計劃啟動於《質量效應》末尾,也就是收割者尚未涉足銀河系之前。然而等到達仙女座那刻已經是600年後,這意味著無論那場事關銀河系命運的大戰最後走向何種結局,都與我們暫時無關了。同時,主角也由我們熟悉的薛帕德指揮官更換為了斯科特.萊德和薩拉.萊德姐弟,於是這不再是一個有關於英雄拯救世界的篇章了,而是一個有關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探索故事。相信看不到熟悉的老面孔多少會讓老玩家有些落寞,但這也意味著新玩家也完全不會有什麼包袱。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仙女座先遣計劃方舟

出色的劇情與人物刻畫一直都是Bioware的長處,以一個新的起點開始,照理來說會有更多可發揮的空間。作為主角——開擴者(Pathfinder),你需要探索位於仙女座星系的赫利俄斯星群,在哈勃塔1~7號行星中尋找適宜人類定居的“黃金家園”。然而這些承載了人們希望的黃金世界卻並非如想象般怡人,其中大多都是全是窮兇險惡的蠻荒之地,而且載著不同種族的方舟也由於達到時間的不同,互相迷失爭鬥。

在陌生的環境下找到生存之道,解決內憂外患,重聚人心成為了本作的主要目標。雖然本作也有像Kett這樣來者不善的外來種族,但與正作的收割者相比,Kett不管是實力還是野心都有些不夠看,以至於得本作的劇情基本以探索為主軸,整體氣氛比較“鬆散”,並沒有那種迫在眉睫的危機感。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本作的主要威脅——Kett

另一方面,劇情的鬆散也體現在了對話上,比起三部曲不少文縐縐的行文風格,仙女座中對話變得更為“口語化”,降低了理解門檻的同時卻也失去了些許妙筆生花的韻味。但更大的問題在於,前作中的對話道德系統被取消了,轉而改成了按照不同情緒發出感性/樂觀/現實主義的發言。雖然製作人強調了“選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但在很多情況下,僅僅是對話態度與神情的變化讓人感覺大部分選項都是無足輕重的,很難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遊戲中充斥著大量日常嘮嗑式的流水賬對話,包括來回解釋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使人不免想要跳過。

但是,遊戲中的對話與劇情表演也並非一無是處,相反《質量效應:仙女座》一些部分依然保持超高的水準:高質量的過場動畫令人沉迷其中,隊友間的對話也不可小視,不管是戰鬥還是探索環節都有許多幽默又不失風度的臺詞。此外,儘管本作的出場種族有所減少,比如桀斯和德雷爾都沒有在正篇出現。但是一些新面孔成功撐起了大梁,新的安格拉人Jaal作為你的隊友十分可靠,低沉的嗓音也富有磁性;早在宣傳期被人大肆惡搞的“藍史瑞克”Peebee在你與她相處久了之後,也會發現她樂觀風趣的特質讓整個旅途不再無聊。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Jaal在劇情裡的戲份也十分重。

更快,更強,更多

除了畫面,本作的戰鬥部分同樣也進過了大刀闊斧的整改,以至於不少系列玩家初期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比如本作新引入了噴氣揹包的設定,跳躍成為了重要的新玩法;掩體更改為了吸附式掩體,角色機動性使得視角運動更為頻繁,而自動吸附的掩體也容易產生一些誤操作。

但在玩家逐漸熟悉了戰鬥流程後,之前的困擾很快就會轉化為興奮。藉由噴氣裝置,我們可以在戰鬥中做出各種迅速的躲閃與跳躍,甚至可以在空中滯留一定時間打擊那些在掩體後的敵人,整個戰鬥流程變的立體化。不過,相比自身的玩法擴張,作為支援的隊友系統反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減,玩家可以為他們進行一些技能升級的選擇,也可以在戰場中做出防守/進攻的簡易指令,但除此之外,無法給他們自定義裝備,也不能再下達使用精確技能的指令。比起令人慾罷不能的戰鬥環節,這多多少少算是一個退步。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高機動性的戰鬥

除了常規的戰鬥部分,仙女座中的技能系統同樣也得到了改變,高度自定義化可以隨心所欲打造自己的全能戰士,玩家可以從戰鬥、生物異能和科技三條技能樹中選擇符合自己風格,從而不用擔心受到限定職業的約束。同時操控智能炮塔,異能漩渦與高威力武器不再是夢。當然,職業設定並未完全被取締,而是化作了個人檔案——戰士,工程師,先鋒等系列粉絲熟悉的職業設定依舊存在,每當玩家在三條技能樹投入一定量的技能點後就會解鎖相應的職業檔案,而這些職業檔案也可以給玩家提供完全不同的增益效果,比如戰士職業有更高的武器傷害加成和精確度,而先鋒則可以增幅近戰的力度與更持久的生命,玩家可以隨時更替這些檔案來滿足自己的戰鬥。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此外,雖然最多隻能裝備3個技能,但是玩家可以儲存4套喜好設置。也就是說,我們在戰鬥中可以擁有最多12個技能和4套不同的職業檔案,並可以在實時隨意切換。前一分鐘你也許還是隱匿流派的刺客,後腳你也可以是和敵人硬碰硬的精英戰士,多樣化的搭配能讓你隨時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局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質量效應:仙女座》的武器儲備同樣也得到了大幅擴展,遊戲中的R&D部門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發的先進裝備,除了三部曲中銀河系科技的經典款式以外,本作還加入了遺蹟科技以及Kett等新種族的科技裝備,三條科技都擁有完全不同的特性,比如說不少遺蹟武器能夠自動跟蹤,而Kett族的武器則擁有彈藥無限,可以蓄能的特點。每條科技的武器需要用到對應的科技點數才能研發,而這些自研發的武器可以裝備額外的強化效果,比起在遊戲中購買或者掉落的武器要更加強力。這也給了玩家更多探索資源的動力。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遊戲中的裝備研發相當複雜


始料未及的技術大災難

比起隔壁另一家專注於RPG的Bethesda,Bioware在捏人方面顯然沒有那麼上心,不我也不是什麼外貌協會的,而且熟悉Bioware的也早已經對各種長相“歪瓜裂棗”的傢伙們習以為常了(畢竟基佬社不是白叫的),加上近年來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立場問題”,新作人物的顏值更是每況愈下。在《質量效應:仙女座》中,新的面部動畫系統致使玩家能使用的自定義選項並不多,而且遊戲提供的幾種默認臉模的確有些“驚悚”,雖說下一番功夫還是能捏出個勉強能看的角色,但如果你指望捏出什麼美若天仙的角色,還是趁早洗洗睡吧。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遊戲的預設配置…我還是用默認的吧

說到面部動畫系統,新時代RPG源於捕捉技術的進步,已經能做到神形俱到的地步。然而擁有頂級開發資源與團隊的《質量效應:仙女座》,卻出人意料地在這一項上翻船了。遊戲中人物表情這方面可以稱為徹頭徹尾的災難,面癱與扭曲的表情充斥著整個流程,並影響到了劇情理解和代入感。舉個例子,遊戲開場主角繼承“開括者”衣缽時本該是一個感人肺腑的場景,然而其面癱卻硬生生地表現出了滑稽的效果,儼然成為了一出喜劇。由於頻發幾率實在高,以至於現在仙女座的惡搞作品已經滿天飛了。這並非是日廠那種缺錢趕工所造成的,這些問題在遊戲初期就出現了,只能說Bioware難辭其咎。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除此之外,本作的Bug觸發幾率也著實有點高。小到過場對話沒聲音、動畫效果鬼畜,大到任務目標直接無法觸發…這些非惡性Bug雖然不至於讓流程無法進行,但整體玩下來還是令人惱火的。最要命的是,如果說那些影響體驗的BUG還能通過補丁逐日修復,那麼面部表情捕捉作為遊戲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的部分,要進行重新校準的工程量可想而知。可以說,這次的面部表情失誤給遊戲的敘事演出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並且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兌了更多酒精的水

說起《質量效應:仙女座》的最大變化,毫無疑問的是“徹底擁抱了開放世界”這一元素,本作已經徹底告別了強調精巧線性體驗的前作的理念。一個廣闊的世界想要吸引人,除了好看,還要有足夠的填充物,如果只從任務數量來看,本作毫無疑問是Bioware規模最大的遊戲之一。遊戲裡有4大任務種類,除了主線任務外,還分為盟友任務、雜項支線以及地區任務,其中主線任務將耗費玩家約20個小時的時間,支線則是海量管飽。但是在開放世界盛行的如今,數量多實在算不上是一個亮點(隔壁育碧笑而不語),像《巫師3》那種質量夠高才能贏得青睞。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在Bioware第一款開放世界RPG《龍騰世紀:審判》中,玩家就對其暴力堆砌大量“泡菜網遊式”支線任務而感到不滿,這也讓Bioware的設計師痛定思痛,宣稱要從《巫師3》中汲取經驗並學習。而事實上呢,仙女座的支線質量的確有所提升,先不提Bioware自己拿手的隊友忠誠任務(完成了可以發展羅曼史的那類),一些本應該乏味無比的收集任務也加入了劇情以及細節刻畫,讓玩家有更多的動力來完成。

但《質量效應:仙女座》的提升也就到此為止了——就像是在一杯水裡提升了酒精的濃度,但本質還是水沒有質的飛躍。除了大約四成的有趣任務以外,剩下的依舊都是最沒有營養的重複形式,而且考慮到不少跑腿任務總是強迫你在不同的地點來回,更是加深了厭倦感。從這方面來看,《質量效應:仙女座》的開放世界填充質量算不上太好。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與隊友促膝暢談,發展關係的忠誠任務依然是亮點

探索,生存,建設

前面提到了,本作的核心主題是“探索”,很多方面都能感到與系列初代相似的氣質。遊戲中分為行星掃描和地表探索,掃描不必多說,得益於畫面的進步,嶄新的星圖與動畫效果使星球的外景十分壯麗,但是玩法依然是環繞著星球表面轉來轉去找隱藏資源。

所以重頭戲就落到了地表探索。早在系列初代,玩家就有自己的座駕可以隨意探索,然但由於技術不成熟,較為簡陋與重複的環境使得這一系統在玩家口中譭譽參半,以至於後兩部作品中直接被砍掉。時隔10年,當年《質量效應1》未能盡善盡美的設想總算能夠得以實現。仙女座中,玩家有一臺名為Nomad的勘探車來幫你探索廣闊的世界。它能提供諸如加速/短暫懸浮/攀升模式等多項功能。此外,由於這些未開墾的處女地通常會有難以預料的險惡環境,諸如極端的高低溫,離子風暴、輻射等等,而Nomad提供的額外生命防護也就成了探險不可或缺的一環。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新的座駕

在不同星球遼闊的區域中存在著諸多的奇觀,但最重要的是這些奇觀周遭的資源,前面提到的研究以及開發資源都是獨立計算的,其中又有一些科研資源是專屬的,因此掃描資源在遊戲中顯得十分重要。此外,Nomad還可以使用地質勘測儀來檢索隱藏的礦區,併發射小型探機來為收集珍貴的礦物資源,如果只是指望商店裡賣的資源,那是完全無法自給自足的。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掃描散佈在地圖上的資源…咦?這可不是無人深空

收集資源固然重要,但並算不上是最有趣的部分,探索才是。廣闊的大地上遍佈著神秘的Remnant遺蹟,其中那些最大的地下城擁有令人驚詫的複雜結構,通常還會伴隨著解謎/平臺跳躍/戰鬥等多重元素的組合。這些精密設計的地城玩上去十分有意思,通常還會開啟星球上的淨化系統——驅逐惡劣環境,來達到主角一行的終極目標,也就是更高的宜居程度。

是的,仙女座中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宜居程度,探索地圖上的支線與遺蹟是提升宜居度的主要方式,更高的宜居度可以讓星球建立更多的前哨點,看著它們從荒無人煙的廢棄之地變成人流熙攘的集會有一種難以言狀的成就感。當然,玩家是無法直接參與基建的,只可以選擇這些基地是主科研和主防衛等等。隨著星球的繁榮度提高,我們就可以喚醒越多在方舟中沉睡的人們(伴隨著科技、貿易、天賦)來到他們的新家園,同時影響仙女座先遣計劃的活躍程度。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你能喚醒的團隊是有限的,謹慎選擇

戰火重燃

前作《質量效應3》中被引入的多人模式可以說是一塊無意間被髮掘的瑰寶,雖然表面上只是一個稀鬆尋常的持久戰模式,但其豐富的職業設定以及技能組合還是讓玩家樂此不疲。在本作中,單人模式與多人模式有一定的聯繫,玩家在單人中(聯網下)可以通過終端來指派任務或是招募更多的隊員,每個任務都有不同的難度,完成可以獲取更多的裝備物資。

當然,這些任務叫上朋友並肩作戰才是樂趣所在。多人模式一樣提供了海量的裝備可供選擇,玩家可以通過完成挑戰來獲取更高階的裝備,也可以通過開卡的方式來升級。由於戰鬥難度不小,鍛鍊自己的技藝還是相當有必要的,高難度任務會給予你更高的報酬,那些較為稀有的職業,也和前作一樣需要通過開補給包解鎖。當然,多人模式也肯定有捷徑——微交易。從商店裡的設置來看(豪華版最值錢的部分就是多人加速包),顯然Bioware是要走長久發展路線的。目前來看,得益於戰鬥系統的進步,多人模式的基礎也是十分堅實的,能否經久不衰就要看官方後續的更新與維護了。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稀有的職業依然需要通過開箱子解鎖

總結

作為歷時五年打造的科幻鉅作,《質量效應:仙女座》是另一場太空史詩的起點,然而這場本該偉大的旅途在啟程之初就幾乎要折戟沉沙。一方面,它帶領我們來到了遙遠的仙女座,浩瀚無垠的太空中機遇與危險並存,這裡美麗的星系探索令人流連忘返,充滿機動性的戰鬥讓人慾罷不能,出色的氛圍與配音使人感同身受...從這些方面來看,本作絕對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鴻篇鉅製。但另一方面來看,在關鍵細節上的缺失,有失水準的對話選擇,難以預料的技術瑕疵,以及一些低級的錯誤和失敗的改動,讓人生生懷疑這是一個老牌實力廠商的真實水平。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這種不協調的感覺貫穿了整個《質量效應:仙女座》,它交織出的瞬間有多令人難忘,它犯下的低級錯誤就有多令人痛心疾首。而對於系列老粉絲而言,《質量效應:仙女座》也許對不起5年以來的熱心期待,Bioware內部的爭執與醜聞也讓ME的金字招牌有所蒙羞。然而,縱使它有著難以忽視的瑕疵,如果不以神作的期望值去看待,那麼撥開籠罩在表面的汙點時,你會發現這依然是一出不容錯過的全新旅程。


高度進化的戰鬥系統——《質量效應:仙女座 》

而從心底裡,我們不希望它的旅程就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