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樑祠

武梁祠,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是我國東漢晚期一座著名的家族祠堂,其內部裝飾了大量完整精美的古代畫像石,也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一處畫像遺存。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的武氏祠是建於東漢末年的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組祭祀祠堂與石闕、石獅、石碑等漢代文化遺存共同構成的武氏墓群石刻。武氏祠漢畫像石所表現的內容極其豐富,從現實到歷史,從真實到想象,從社會實踐到道德倫理,幾乎涵蓋了人們能夠想見的所有領域,難怪歷史學家們稱武氏祠漢畫像石是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了。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位於山東嘉祥縣的武氏祠是建於東漢末年的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組祭祀祠堂,說得通俗點,就是由幾塊巨大的青石構件結構起來的石頭房子。然而,由於這些青石構件上刻滿了畫像和文字——人類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這小小的石頭房子也便身價倍增、響徹寰宇了。人們習慣上所說的武氏祠或武梁祠漢畫像石,除了由幾座石室組成的祠堂,其實還包括同時建造的石闕、石獅、石碑等,這組保存較為完好的漢代文化遺存共同構成了武氏墓群石刻。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本紀”之後的圖像包括幾個系列:列女、孝子、忠臣和刺客,它們等於四個“列傳”,主要根據西漢劉向編寫的《列女傳》和《列士傳》描繪。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劉向的書裡包含的人物非常多,比如《列女傳》包括一百多位女性,可是武梁祠只表現了八位列女,而且其中七個都出自《列女傳》的“貞順”和“節義”兩卷,這樣的選擇表現出武梁個人的一些目的。因為這兩卷記錄的女性,一類是寡婦,一類是兄長死了以後的姊妹。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第二個系列是關於孝子。漢代人講孝,一般指父子關係,可是武梁祠裡表現的主要是母子關係,而且圖像中好幾個都是寡母。設計者甚至為此改變原來的故事情節,比如《孝子傳》中記錄了一個叫丁蘭的孝子,刻了亡母的雕像,繼續向雕像行孝。可是在武梁祠上,“刻木為母”變成了“刻木為父”。孝子系列可以看作是父親去世後對兒子的一種期望。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武氏祠漢畫像石所表現的內容極其豐富,從現實到歷史,從真實到想象,從社會實踐到道德倫理,幾乎涵蓋了人們能夠想見的所有領域,難怪歷史學家們稱武氏祠漢畫像石是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了。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緩步走出展室,我的思緒還沉浸在漢代,未能完全走出來。外面朔風凜冽,我卻覺得身體裡有一團燥熱在湧動,燥熱推著我在這個寂寥而清幽的院落裡徘徊良久。武氏祠漢畫像石,誰能說這是一塊塊冰冷死寂的石頭呢,它分明帶著溫度,帶著力量,帶著激情,帶著漢民族的靈魂,因而,一個民族文化的脈搏始終在有力地跳動——它們是永遠活著的。我為我們的先人有過如此偉大的創造而深感自豪。

東漢後期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梁祠


回望那兩座渾樸巨大的漢闕和那一雙古拙而富有張力的石獅,不能不再一次被我們大漢民族的宏大氣勢和大度風範所震撼、所感動。作為大漢民族的後裔,震撼和感動之餘,該不該檢視一下當代的我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