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之名 源於何處

“金杞”之名 源於何處

咱杞縣的老百姓一說起自己的故鄉,都愛自豪地說:“杞縣是個好地方,金杞縣,銀太康嘛!”


“金杞”之名 源於何處

這句話由來已久,廣為流傳。時至今日,“金杞”、“金城”在不同場合和有些資料上已經成了杞縣的代名詞,用它命名的街巷、商鋪也比比皆是。但是如果問起這說法的出處,大家卻不一定能說出個門道來。再說,杞縣古稱是“杞國”、“雍丘縣”,地無金穴、居無金屋、城非金鑄,這“金杞”之名,究竟源於何處呢?

先來看看文獻記載,《杞縣文史資料》第一輯就“金杞縣,銀太康”的來歷給出了三個不同版本:

一、隕石說:東漢年間,陳留郡一帶降過隕石雨,杞縣的色黃,被稱為金雨,太康的色白,被稱為銀雨。

二、物產說:杞、太兩地,土肥而廣,杞縣產小麥,麥色如金,故名金杞縣;太康產棉花,棉白如銀,故名銀太康。

“金杞”之名 源於何處


 三、居官說:金杞縣乃官吏計缺肥瘠之稱,官杞者例獲豐囊,豫州的“金杞縣” 、“銀太康”其義同於冀州的“金棗強” 、“銀南宮” 。

這麼說來,好像“金杞縣”的來歷有三個,到底哪個才靠譜呢?民國14年的《河南省志》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在昔民物殷富,家給人足,有金杞縣,銀太康之稱”,這和山西省“金太谷,銀祁縣,吃不完米麵的榆次縣”的說法異曲同工。

其實,這種說法最早的出處是流傳於豫東的一個民謠:“金杞縣、銀太康、抵不上祥符一後晌。”杞縣處在中原腹地,黃河大沖積扇上,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雨適中。早在上古時代,就有氏族部落在此狩獵、定居。千年以來,這裡始終是中原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除非遇到大的自然災害,一般年份都會有好的收成。太康在杞縣之南,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都與杞縣相似,也是物阜民豐之地,因此“金杞縣,銀太康”的說法就順理成章。

那麼,為什麼又說“不如祥符一後晌”呢?祥符,即今天的開封市祥符區,它位於七朝古都開封的近郊。因為緊鄰這曾經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得享地利之宜,又加“天時、人和”,一年之中,五穀豐登,車流如織,商賈雲集。因此祥符的經濟發達程度自然是杞縣、太康無法與之相比的。

當然,也有人認為:舊社會凡來杞縣做官的人都“例獲豐囊”(一個一個的把腰包都裝得滿滿的),說杞縣是大有油水可撈的地方,“金杞縣”就是“官吏計缺肥瘠所予之名”(即官員到某處任職能撈多少或能貪汙多少)。縱觀杞縣幾千年的歷史,雖曾出現過貪汙腐敗的害群之馬,但絕大多數官吏還都是清廉的,用這種說法來定義“金杞縣”顯然有失公允。

 其實,“金杞縣”、“金杞”、“金城”的說法都是對杞地過去繁榮富裕的讚美,同時也是咱杞縣人對故鄉未來發展所寄寓的美好期待。只要咱杞縣人齊心協力,勇往直前,一定能讓杞縣的“金杞”之名永傳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