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西峽年

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欢乐西峡年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花帽,吃完餃子放鞭炮。”兒時的歌謠,把節日的歡樂氣氛,渲染得淋漓,也把巷子裡陳釀的酒香散發得格外醇厚。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對中華民族而言,再沒有什麼節日能比春節更讓人魂牽夢縈、刻骨銘心。它以神聖、隆重、喜慶、吉祥的濃郁特色,在人們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結。

不論是孩提時期對“過年”的嚮往,還是成人時期對“年關”滋生的微妙情感,都不可能動搖人們對過年的浪漫憧憬與美好願望。

欢乐西峡年

新年的步伐催促著遊子的腳步,也帶來親人們的翹首期盼。

遠在他鄉為了理想打拼的遊子,滿懷疲憊,裹著風塵,獨自奔波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中,四處漂泊的艱辛,失意時的沮喪,讓家的思念,成了隱痛。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車水馬龍的鬧市,都讓人感覺到年關的臨近。該是回家的時候了,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指引著遊子們回家的腳步。

欢乐西峡年

站臺上,洶湧的人潮帶來的繁雜和喧囂,滿載著遊子的期盼。提著行囊的人流,和站臺上等待的人群,互相透視著,尋找著......目光終於交織在一起,那熟悉的臉龐,熟悉的身影定格,於是一陣歡呼,奔跑。

擁抱著,流淚了,有遊子的思念和委屈,也有團聚時的幸福和激動。

熟悉的街道,帶來熟悉的問候,暖暖的指引著你回家的路,到處都呈現出和諧的景象。家又變真實,觸手可及。一家人團聚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著微笑,春節是溫馨的,是快樂的,也是“忙碌”的。人們都忙的不亦樂乎,不管大人、小孩全部出動。李家掃房子,王家擦玻璃,張家買對子,孩子們的鞭炮買到了。“大地紅,禮花彈,鑽天猴......”孩子們天生就是快樂寶貝,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開始陸陸續續的響起。

欢乐西峡年

對春節最鮮活的記憶,總是留在兒時。那大概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了。

在兒時的記憶中,過年時的熱鬧景象,是從殺豬開始的,殺豬場裡,屠夫磨刀霍霍,燒好一大鍋滾燙的開水,村裡的大人小孩都趕過來湊熱鬧,幾個年輕力壯的人把豬抬到案子上,屠夫老練地給豬放血、刨毛、開膛。偶爾,在旁人不留神的情況下,豬從手下掙脫,一幫人便圍追堵截,孩子們在後面嚷嚷著,豬叫聲、嬉笑聲淹沒了整個村子。殺豬宰羊,雞鴨魚肉也是少不掉的。這時候,最快樂,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了,垂涎三尺的期待著把這些都做成紅燒肉、小酥肉、回鍋肉、醃成臘肉,好吃又不膩,撩逗著你的食慾。

欢乐西峡年

這種場景在城市裡無法看到。但城裡的人們可以買到加工後的肉食品和豆製品。製作過程帶來的樂趣,只在偏遠的鄉村裡可以享受到。石柺裡磨出的豆漿,在石磨的轉動下流出,在搖架上的包袱裡過濾,然後煮沸,點漿,碾壓,一包熱騰騰,白嫩嫩的豆腐就出來了。那種鮮美的香味瀰漫在空氣裡。這種原始的製作方法,烙印著古老的石器時代的痕跡,承載著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風格。這種純天然的加工方法吸引了眾多的城裡人,追逐綠色食品的人們把繁榮帶到了鄉村。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宵”。

每家每戶一定要蒸上幾鍋饅頭。發麵和蒸饅頭的習俗,寓意來年發大財、日子過得蒸蒸日上,饅頭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欢乐西峡年

臘月二十八的頭天晚上,各家各戶就把面和好了。到了二十八,一家人都在廚房裡忙活,麵點在人們的手裡變成各種造型。等到籠屜蓋子一掀開,滿屋子熱騰騰,饅頭特有的香氣直往你鼻子裡鑽。大人們隨手拿起一個熱饅頭,把饅頭掰開,遞給身邊饞嘴的孩子們。這其樂融融的景象,瀰漫的香味,把祥和的節日氣息,從各家各戶的窗子裡飄出。

祭祖,貼對子,放鞭炮,吃年夜飯。把節日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欢乐西峡年

年夜飯就彷彿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吸引著每一個華夏子女。無論相隔有多遠,工作有多忙,每個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地趕回家,就為了吃上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當空氣中飄著濃濃的年味,全家人圍坐一起開開心心地吃飯時,每個人的心中都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

年夜飯,每家每戶,都會把一年中能見到的最好的菜餚都擺上餐桌,杯光盅影裡,老人們的笑臉洋溢著喜悅與滿足;兄弟間噓寒問暖,關懷倍至;孩子們也夾在這幸福的氣氛當中,讓老人孩子們都能從喜悅中感受著團圓的喜慶。大家互相祝福著,希望享受著天倫之樂的老人們能夠安度晚年,在異鄉忙碌的人們能心想事成,平安健康!祝願可愛的孩子們學業進步,天天向上。對他們來說,年夜飯的意義並不在一頓飯,而是一種團圓和慰藉。

欢乐西峡年

吃完團圓飯,一家人便圍坐在帶空調的房間裡,一起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充分享受著充裕的現代文明,網絡、電視裡及時傳來了祝福的話語和歡樂的節目,固定電話和手機也及時捎來了親朋好友的問候。每個人都盡情揮灑對新年的祝福和興奮。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四面八方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禮花照亮了夜空。與鞭炮聲相映成趣的是同樣不絕於耳的短信嘟嘟聲,短信拜年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種祝福方式了。

欢乐西峡年

電視、網絡裡將過年的歡樂演繹得流光溢彩,那歡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真正的歡樂,每一個人營造的歡樂,同時又充分享受著別人的歡樂,於是快樂便長存於我們的胸中。過年,就是揮霍一年中點點滴滴儲存起來的歡樂心情,傳達人們對生活的願望、情感、理想與追求。待到春節裝進酒杯或燃放於煙花爆竹之時,同親朋好友們共同分享。

春天,就這樣悄悄的來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然張開了眼。山也漸漸鮮活起來了,太陽更加的璀璨奪目了。

欢乐西峡年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欢乐西峡年

故鄉的年味兒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打黃酒;三十捏鼻兒(包餃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迎新年。”每當聽到這首熟悉的童謠,我的思緒隨著動人的歌聲飛出窗外,飛的很遠很遠……

欢乐西峡年

作為一名自幼生活在農村的人,我對農村的過年習俗略有了解。從臘月初五吃五豆,臘八喝臘八粥;由此揭開迎新年的序幕。

每年進入臘月二十三,年味兒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忙碌個不停,特別是在農村,這種忙碌的氛圍更加濃厚,大家都忙著準備年貨兒過年了。

欢乐西峡年

“小年”臘月二十三,我們這裡叫做“祭灶”。傳說這一日灶王爺要離開各家灶臺到天上去見玉皇大帝,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大家希望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到這一天,大人們提前一天就開始忙活,發麵、揉麵、剝蔥洗蔥、切蔥花、炕芝麻、放調料、烙饃、炕饃,然後在抹上一層平時捨不得吃的香油,味道就更好了。灶餅還在鍋裡炕著,沁人心脾的香氣就已經瀰漫整個廚房,迫不及待的孩子們就已經圍著灶臺垂涎欲滴,大人們往往笑罵一句:“小饞貓,先去玩吧,待會好了就叫你。”待到香噴噴的灶餅出鍋,大人們往往會吩咐,小孩不能先吃,得敬過灶王爺才能吃。在大人們的帶領下,孩子們畢恭畢敬地跟在大人們的身後,朝著供放灶餅、糖果等物品的灶神畫像行禮,齊聲念道:“灶王爺灶王經,三雙筷子紅彤彤,騎著騾馬上天庭,見了玉帝說三遍,這家人家好行善”。祭完灶神以後,那“糖瓜”、麻糖、柿餅、蜜三刀等各色零食就成了孩子們爭搶的對象了。

欢乐西峡年

祭灶之後便是“掃房子”,說到掃房子,真可謂是老幼齊上陣,全家總動員。全家一起動手把所有的輕點兒的東西都抬出去,大件的用報紙或油紙蓋好,把掃帚綁在長長的竹竿上,打掃天棚,把角角落落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各個房間的角落旮旯都要打掃乾淨,所有使用或沒有使用過的餐具、果盤都要拿出來,全部清洗一遍。窗戶、懸掛一年的窗簾、門簾也要取一下拆洗乾淨,庭院破損物品打掃清理完畢,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到來。

欢乐西峡年

從二十五開始,大人們更加忙活了,做豆腐,買肉,打黃酒,蒸饅頭,做包子,蒸富貴魚。光這些麵食就要蒸上好幾天。包子的種類有很多:蘿蔔粉條的,蘿蔔豆腐的,菠菜粉條的,白菜豬肉的,豇豆包,紅豆包,豌豆包。臘月二十八,家家開始煮肉燉雞,熬製肉凍。一切準備妥當以後就準備迎接年的到來。

欢乐西峡年

最熱鬧的當屬除夕這一天,一大早,村頭的水井臺上擠滿了挑水的人們,大家爭先恐後,爭相把新年的第一挑水挑回家,除夕一大早,每家的成年男子都會早早起床,貼春聯、放鞭炮,長輩們拿出早早熬好的麵湯,讓小輩端著貼春聯。不一會,大門,房屋門、老人和孩子們的房間門,家裡的水缸,米缸,床頭等等,滿滿的水缸和糧倉寄託著人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午時分,往往吃的是白米飯,配上雞鴨魚肉等物品,寓意來年風調雨順,谷糧滿倉。

欢乐西峡年

吃過午飯,傍晚家族中的男子在尊長的帶領下到村後的舊墓地,以香、鞭炮請已逝去的祖先回家一起過年。拜過祖先之後,大家各自回家。當祖先回來後,把門口放一根“欄門棍”驅邪避災,防凶神惡煞、邪魔鬼祟入院內。把院中撒上豆杆,踩上去發出噼啪聲代表興旺,同時還防賊。忙完這些,天基本已經黑了,家中的婦人開始炒菜,大家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大人們往往會把提前預備好消過毒的硬幣包在水餃裡,誰吃到來年就會財源滾滾,吃年夜飯,看春晚。孩子換上新衣服“守歲”。等到十二點,開始放鞭炮。

欢乐西峡年

待到初一早上天還沒亮,窗外就響起霹靂吧啦的鞭炮聲,大人們早早起床下水餃,平時貪睡的孩子,也特別聽話早早地起床。不一會,香氣撲鼻的水餃端上桌子,一家人互相謙讓,都不捨得吃包有硬幣的餃子,最後一個實在推辭不過,小心翼翼咬開餃子一角,硬幣隨之悄悄探出了頭,一桌人隨之鼓掌祝賀,預祝一家人來年財源滾滾。吃完水餃就開始拜年,先是自家的長輩,小孩子在炕上給長輩磕頭,這時長輩會給壓歲錢。大人叫說一聲過年好。然後同一家族的人聚集到一起,按輩分的大小依次去拜年。路上遇到熟人就拱手說聲過年好。

欢乐西峡年

當然春節對孩子們來說,最有趣的就數放鞭炮,逛廟會,看舞龍舞獅、旱船等民俗表演。大人們忙著置辦年貨,孩子們忙著走村串戶拾落炮。誰家要放炮了,孩子們提前摸得一清二楚。儘管撿到的大多數是啞炮,沒有藥捻,只能把炮紙撕開,把裡面的火藥倒在紙上或乾地上,點燃放成“焰火”:用火一點,“哧”的升起一股濃煙,照亮了孩子們的小臉。有時湊的近了就被燻成包公臉,大家相視大笑。

欢乐西峡年

說起春節的廟會,也是十分的有趣。在喜慶、激越的鑼鼓聲中,舞獅表演者兩人一組,穿上厚厚的獅子外殼,不斷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或搶繡球,或登高臺,其精彩之處總令人高聲叫好;有舞龍舞龍時,先用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從廟中請出龍身,龍身一般由竹子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罩上紅布,布上彩繪龍鱗,請出龍身後,要先將龍頭龍尾接上,舉行隆重的點睛儀式。在舞龍時,要在龍前有一人持竿引領,竿頂一般都豎一巨球,龍身處要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撐竿,前後綿延可達十多米,舞動起來時,巨球前後左右搖擺,龍頭要不停搶球,而後的龍身也要跟著遊走飛動,遠看,真如飛龍在天;有踩高蹺,表演的人腳上綁著長木蹺走來走去,或按一定節拍、一定路線行進,或表演簡單的舞蹈;有跑旱船,按照船或車的外觀形狀做成木架子,加以各色裝飾,跑起來時,表演的人快速地走碎步,使其像在向前行駛,而且表演多用鑼、鼓、鈸等樂器伴奏,氣氛熱烈,情緒活躍,引人矚目。當然廟會最吸引人的當然離不開各類美食,各類烤串,臭豆腐,爆米花、棉花糖,冰糖葫蘆等各種物品,有現場糖炒栗子、鐵板肉串、冰糖葫蘆、煮玉米、紅薯、拉麵、灌腸、爆肚等豐富的風味小吃,來自山南海北的各種小吃聚在一起,讓大家一飽口福,讓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孩子們難以忘懷。

欢乐西峡年

隨著時間推移,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家鄉的生活也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的鞭炮逐步被五光十色的電子鞭炮替代,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逐漸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傳統的年味也不斷注入新的形式,東西方文化交織碰撞,使年味兒變得與眾不同,更富生命力,更加濃郁了。

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

雪舞龍鄉分外嬈

紛紛揚揚的2018年第一場雪如約蒞臨龍鄉大地,給熱愛它的龍鄉人民帶來新春祝願的同時,也帶來了無盡歡樂。趁著難得的週末時光,人們或踏雪賞景,或相聚品茗,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盡享瑞雪帶來的愜意和溫馨.

欢乐西峡年

在西峽縣城濱河路邊的花海中,傲雪的梅花競相開放,在微風吹拂下,陣陣花香撲鼻,一群古典美女正迎著漫天飛雪翩翩起舞,吸引遊人不時駐足觀賞並拍照留念。在時代廣場南側的運動場上,由於接連不斷的降雪,原本寂寥的運動場變身碩大的滑雪場,吸引周邊居民紛紛前來遊玩。人們或三五成群、或父子同樂,休閒的人們不顧天氣寒冷,紛紛選擇適合自己的滑雪工具,在旁邊熱心人士的指點下慢慢向前滑去,儘管不時有人摔倒,但很快翻身繼續向前滑。孩子們也不甘示弱,在家長們的帶領下,從剛開始的躍躍欲試,到後來的揮灑自如,運動場上傳來陣陣歡笑聲,人們用別樣方式,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欢乐西峡年

在公園、在商戶門前,在居民院中,人們早早掃起地上裡的積雪,孩子們在一旁不停地奔忙著,幫著大人運雪、堆雪,經過眾人的精心梳扮,“雪人”變得栩栩如生,孩子們高興地站在“雪人”面前,用快門留下這溫馨的一幕。

欢乐西峡年

更多的人利用難得週末時光,或三五好友相聚,或與家人相伴,溫一壺老酒,斟一杯好茶,圍坐在紅彤彤的火爐旁,靜看雪花飄落窗欞,傾訴別後衷腸,分享成功的喜悅;彈一首動聽的歌謠,讀一本心儀已久的美文,讓歲月在不經意間流走,任思緒伴著歌聲飄向遠方……

欢乐西峡年

欢乐西峡年

在現代漢語詞典裡有關豬的成浯,有許多,諸如“牧豬奴戲”“豬朋狗友”“豬突豬勇”“豬狗不如”等等,這些沒有一個是讚美豬的,都是貶義詞。

在現代人們的印象裡,對豬的認識大多來自《西遊記》。人們受《西遊記》裡豬八戒的影響,認為豬是好吃懶做,貪婪自私,愚蠢好色的象徵。可是人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豬八戒也曾經是天界中玉皇大帝跟前的紅人之一天蓬大元帥呢!即使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什麼髒活累活苦活都少不了豬八戒。

那麼,豬真的是很愚蠢嗎?

從生物遺傳學的角度來說,我們人類的遺傳基因(即DNA)與豬的遺傳基因的相似度達到95%以上。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看,豬是比我們人類先進化成的高級動物。從某種意義上說豬是我們人類的祖先也不為過。從現代生物科學角度看,有動物學家測試過,豬的智商也很高。由此看來,豬並不愚蠢。

並且,在中國曆代,豬被視為“六畜之首”,是諸事順利,諸事如意,諸事大吉的標誌,更是豐收與福氣的象徵,是吉祥與財富的象徵。

在農耕文明時代裡,有了“豕(小豬)才有了“家”。小家興旺,國家太平,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最樸素最真切的願望。

豬外表憨厚老實,其實豬是大智若愚,敢於承受一切。無論在多骯髒的環境裡都能泰然自若,泰然處之。它沒有稜角,不露鋒芒,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平凡的生活,這不正象徵著許多“大隱隱於市”的智者,象徵著一種與世無爭、吉祥圓滿的人生態度嗎?

豬尚且如此,那我們人呢?

願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能“豬事順利”、“豬事如意”。

1

正月初一:

上午:大型30人鼓陣 舞獅、踩高蹺、歡度春節(歌舞)

下午:旱船、舞龍、踩高蹺

下午2:30

舞獅民俗 劉巷社區藝術團

2

正月初二:

李清珍曲劇團 丁郎認父

下午2:30

文藝演出 農民藝術團

3

正月初三:

李清珍曲劇團 拉丁耙

下午2:30

曲劇 老來樂藝術團

4

正月初四:

老來樂藝術團

下午2:30

戲曲選段 百姓小舞臺

5

正月初五:

舞龍、舞獅、旱船 、鼓

下午2:30

戲曲選段 戲迷樂園

6

正月初六:

重陽曲劇團 回龍傳

下午2:30

文藝演出 快樂秧歌隊

7

正月初七:

重陽曲劇團 四郎探母

下午2:30

戲曲選段 中老年曲劇團

8

正月初八:

百姓小舞臺 陽春小雪

9

正月初九:

峽口曲劇團

10

正月初十:

峽口曲劇團

11

正月十一:

五里橋老幹部藝術團 十送紅軍 中國大舞臺等

12

正月十二:

文化館舞蹈隊(上下午) 西峽美(歌舞16個節目)

13

正月十三:

西坪民歌、米坪靠山紅 說書

14

正月十四:

桑坪獅子 (上午、下午)

15

正月十五:

上午:大型鼓陣、夜裡:舞獅、旱船

下午2:30

文藝演出 文化館合唱團

16

正月十六:上午

西峽小城高抬、 武術

下午2:30

文藝演出 文化館舞蹈隊

23

正月二十三:上午

丁河高抬

欢乐西峡年

各大景區也採取了免門票、優惠政策和新玩法

傳統廟會

西峽縣第三屆民俗文化藝術節

西峽縣文化館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各鄉鎮街道組織了特色傳統文化活動

欢乐西峡年

一年之計在於春。新春伊始萬象更新。春天是播種希望種子的季節,花紅柳綠醉春風,流連忘返西峽景。

(文章內容來自伏牛文學)

欢乐西峡年

哇!這個假期太有意義太好玩了!

往期精彩閱讀推薦

【聚焦】大有可為!全省“民宿發展走進西峽“研討會在西峽勝利召開!

西峽旅遊要上榜,邀您點贊助威!評選最受歡迎旅遊品牌......

【喜訊】2018《中國國家旅遊》年度榜單 | 西峽獲"2018年度最佳全域旅遊目的地"!

溫馨提示:

外出遊玩,天氣早知道!

欢乐西峡年

統籌策劃 | 張智勇

策劃指導 | 王金營

審核校對 | 謝靈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