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葉:月嫂的興起與私人生活的變革

一、滿月酒與月嫂

今年冬天,我妹妹順利誕下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寶寶生的白淨乖巧,甚是討人歡喜。第一次去妹妹家探望他時,小傢伙飽餐了一頓,正舒舒服服地躺在搖籃裡,見我們一群親友過來,圓溜溜的眼睛東看西看,顯得精神氣十足。

他看我們大人好奇,我們看他亦是趣味的很,尤其是像我這樣的“老阿姨”,自然忍不住要去逗弄逗弄,一會摸摸這,一會摸摸那,還要試抱試抱。小傢伙並不怕生,剛被抱起時還咿咿呀呀地叫喚,但很快,我們過於頻繁且不熟練的動作讓他變得煩躁不安,委屈地皺了幾下眉就“哇”地大哭起來。

孩子一哭,我們一群人自然收了手腳。不過,第一時間過來安撫他的卻不是妹妹,妹妹竟和我們一樣看著小孩皺眉哭的樣子一起大笑了起來。一個我並不相識的陌生婦女,嫻熟地抱起搖籃中的寶寶,一手托住寶寶的身體,另一隻手輕輕撫背,而孩子也很快在溫和的拍打中止住了哭聲,小臉恬靜地躺在她的臂彎中。

我原本以為這是妹夫家某個我不熟知的親戚,聽妹妹說才知,她是家裡從月子公司僱來,專門負責照顧產婦與孩子的月嫂。

仇叶:月嫂的兴起与私人生活的变革

在孩子滿月酒的當天,我又頻繁地聽到親朋好友們對育兒與月嫂的討論。與我同坐的大多是叔叔一輩的親友,他們與我的父母同齡,年齡在50到60歲之間,大多已經當上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而,孩子與孩子的照料顯然成為了飯桌上的熱議話題。

一個叔叔感慨道:


“現在的孩子真是福氣好,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爺爺奶奶也疼,外公外婆也疼”。

另一個阿姨也馬上接上話頭:


“六個還管不好,還是請月嫂的好,我是不要給他們去管的。泡個奶粉,你用嘴試個溫度,女兒就說你不衛生;你用手吧,她說還要用手背,麻煩得要死。我是不要帶的,花錢請月嫂,自己多少舒服啦”。

這個阿姨也是最近剛剛當了外婆,她的話顯然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聽她繪聲繪色地說泡奶粉的場景,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並紛紛補充道:


“衣服穿多穿少也是個事”,“睡個覺還要注意圓頭扁頭”,“尿不溼放不平不舒服咯”……“各種事體多得很,管多了反而是矛盾”。

這些父母最後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老人還是自己多鍛鍊身體、自己過得開心好,寧可多花點錢請月嫂,自己輕鬆,子女們還滿意。

我從本科開始就一直在異地求學,尤其是讀博以來一年回家的時間很少超過一個月,對家鄉的變化並不十分熟悉。我原本以為在坐月子期間僱傭“月嫂”主要是大城市小部分家庭的選擇,沒想到在家鄉也已經成為了比較普遍的現象。

更為有趣的是,妹妹的月嫂在滿月酒那天就結束了服務工作,次日晚上,我看到妹妹的朋友圈就更新:“沒有月嫂的第一天,累到想死”。這條朋友圈既讓我莞爾,又再一次說明,月嫂作為一種特殊的護理職業在一些地區已經逐步興起,並深刻地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賦予傳統的坐月子以新的內容。

仇叶:月嫂的兴起与私人生活的变革

二、伺候月子:從家庭照料走向市場僱傭

我的家鄉地處浙江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早期的鄉村工業化歷史與民營經濟的勃興,使當地的經濟發展與城鄉一體化都具有較高的水平。

我母親說,在她的記憶中,80年代中後期就存在專門伺候月子的“月嫂”,事實上,1989年出生的我就是由“月嫂”照料的。不過,那時候還沒有“月嫂”的說法,當地的方言稱之為“當值”,即指照顧“他人”的人,其形式與特徵也與當前的月嫂有顯著區別。

在那個時期,大多數家庭都由奶奶負責照顧產婦與新生的幼兒,她們用自己的生育經驗與知識,指導並照顧產婦度過虛弱的“月子”。一般來說,只有兩類群體會請“當值”,一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為了減輕奶奶的負擔;二是奶奶過世太早,產婦實在沒人照顧,只能夠請人照料,這兩部分群體佔的比例並不多。

不僅如此,“當值”工作的內容也紛繁複雜,除了照顧產婦與嬰兒,還必須負責家裡的買菜、做菜、打掃等其他家務,其性質事實上與保姆類似。也因此,當時做“當值”並不體面,大多是家庭條件較差、年齡較大的婦女,為了補貼家庭不得不出來“伺候別人”。一旦家庭經濟壓力減輕,這部分人也就不願意再出來了。按我母親的說法,“要不是家裡沒辦法,兒子女兒不爭氣,誰願意出來伺候別人”。

可以看到,儘管在早期市場性的僱傭關係已經出現,但產婦的月子仍然採取了家庭照料的方式,其作為奶奶的責任,由其親力親為地傳授經驗性的指導,給予產婦與嬰兒實際的照料。

仇叶:月嫂的兴起与私人生活的变革

資料圖:視覺中國

當前出現的“月嫂”事實上是一種全新的產後護理服務,具有極強的市場化與專業化的特徵。在我的家鄉,這一新形式的產後護理服務,出現了10年左右的時間,並在最近五年得到快速的發展,成為大部分家庭照料產婦的普遍選擇。

其市場化的特徵不僅表現在僱傭關係,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大部分月嫂不再屬於“個體經營”,她們大多歸屬於專門提供產婦照料與兒童保育的勞務公司。這些公司負責對月嫂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建立月嫂的個人信息檔案,與主家簽訂勞務信息,負責處理月嫂與主家的各類糾紛問題。在月嫂出現的早期階段,仍有相當數量的“個體”月嫂,但顯然有公司作為中介與擔保,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信任,因此,公司化管理的月嫂成為了更為普遍的形式。

而且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月嫂的價格亦基本趨於透明化,一般的勞務公司均會提供月嫂服務的規格,並根據顧客需要的服務內容,月嫂的學歷與服務時間進行定價。在本地,月嫂的價格大致在6000元到16000元不等,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經濟水平與各人的特殊需求進行消費檔位的選擇。

同時,新一代的“月嫂”也逐漸從整體的家庭服務中被專業化出來。早期的“當值”需要負責家庭大部分的家務,而“月嫂”則只負責產婦與嬰兒的照料,煮飯、清潔房間一般都交給丈夫或是婆婆負責,月嫂的吃住也直接由主家提供。

事實上,這些月嫂在進入市場之前,勞務公司就會對其進行專業的護理服務,只有經過特定的培訓並獲得護理證、專業通乳證等專業資格,才能夠上崗就業。且專業化的需求進一步促動月嫂群體的年輕化,“當值”大多是50多歲的老年婦女,當前的月嫂以30-40歲的群體為主,也有部分學習了護理的年輕女孩子加入到這一相對高薪的工作中。

在實踐中,月嫂的工作在產婦生產完就正式開始了。她需要幫助孕婦進行科學地開奶,為不方便行動的產婦清潔身體,負責產婦專門滋補身體的點心。

在月子期間,月嫂對嬰兒的照料甚至超過母親,她們在母親給孩子喂完奶以後,需要負責給孩子拍嗝避免脹氣,安撫小孩哄孩子睡覺;睡醒了,則要抱孩子曬一定時間的太陽預防黃疸;每天為孩子洗澡做撫摸,消毒臍帶……由於月嫂受過專門的培訓,她們對如何照料小孩與產婦有更為專業的知識,並需要將這些知識傳授給產婦,使後者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逐漸學習如何更為合理地照顧自己與小孩。

仇叶:月嫂的兴起与私人生活的变革

資料圖:東方IC

當然,在照料的過程中也存在月嫂偷懶或是行為不當的情況,這些就需要主家的溝通與監督。但總體而言,對產婦而言,這一個月有月嫂照顧與幫忙,能夠極大地緩解產婦的辛勞與焦慮。

可以看到,月嫂市場的出現改變了本地的坐月子的方式,其徹底從一種家庭性的照料變為了一種家庭勞務,並由專業市場提供服務。事實上,隨著人們對育兒的不斷重視,月嫂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經濟條件再一般的家庭也至少會在產婦在醫院期間,即新生兒剛出生的一兩個星期內僱傭月嫂,一些經驗豐富的“金牌月嫂”則要提前排隊預約才能夠僱傭:人們已經逐漸將月嫂看做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護理服務。

三、私人生活的變革:新時代的隱私觀與育兒觀

顯然,位於東部沿海地區,家鄉的經濟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月嫂興起的重要原因,但更為根本性的仍然是人們私人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坐月子長期以來都被視為與產婦個人有關,但事實上,它從來都是一項極為重要與典型的家庭公共事務,牽動著整個家庭關係。“照顧月子”既包含了對新生兒的照料,也包含了對產婦的照料,從家庭的角度出發,其具有兩個最為突出的特徵。

其一,高度的私密性,這一特徵通常被忽略,但卻極為重要。

剛生產完的產婦通常身體較為虛弱,產後的各種疼痛與不便都使其無法完全實現自我照料。產婦的照料過程又必然會觸及到擦身、清洗私物等較為私密的部分。因而,照料的引入不僅意味著產婦成為被照顧者,也同樣意味著產婦必須開放原本歸屬於自己的隱私區域,並接納這一作為他者的照料人。

其二,生產與照料是家庭再生產的核心關節點,它是整個家庭的公共事務,尤其是涉及到代際之間的緊密關聯。

一方面,月子期間家庭勞務的增多與提供勞務人口的減少,必然需要父代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作為家庭再生產的重要環節,它內在地規定了代際責任與代際權利的存在。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在本地以爺爺奶奶為主),不僅需要提供照責任,在月嫂興起的現階段則主要負責其他家務與支付備用;同時,他們也深深地捲入到以夫妻為核心的子家庭中,能夠對孩子的照料與教育提出自己的意見,並進行實踐。以育兒為中心,核心家庭的夫妻關係因孩子的加入不得不擴展到代際關係,並引發兩代人的頻繁互動。

正是“月子”具有典型的私密性與公共性的特徵,當它逐漸從一種以代際責任為核心的家庭照料逐漸走向僱傭關係為核心的市場照料時,其本身就映射了私人生活內部深刻的變革,後者也構成了“月嫂”逐步興起與普遍化的基本原因。

仇叶:月嫂的兴起与私人生活的变革

其一,代際關係與隱私範圍的變革。

隱私內含著“私密”與“公共”的對組關係,在不同的社會結構與代際關係下,私密領域所涵括的範圍卻截然不同。誠然對產婦而言,照料本身必然意味著一定的私密性的破壞,無論是家庭照料與市場照料都在所難免地給產婦帶來無可避免的尷尬與害羞,但不同時期,產婦對“內外有別”的認知截然不同。

在以家庭照料為主導的階段,對產婦來說,儘管必須要面對婆婆進入到私密空間,但是婆婆並不是一個完全的他者,早期相對緊密的代際關係,使產婦自然地認同與婆婆的關係,即使有尷尬感但並不會演變為強烈的不適,並對婆婆進行排斥。

與之相對,在代際關係普遍鬆弛的當下,尤其是浙江地區由於市場經濟的發達與地方性社會保障的不斷完善,老年人日益獲得了經濟的獨立性,代際關係進一步鬆弛,核心家庭也就逐漸成為了界定“內與外”的邊界。

一些婆婆一開始不願意進行如此徹底的“伺候”產婦,大多隻願意提供洗衣服、做飯等相對邊緣性的家庭勞務,因此,她們也非常願意花錢僱月嫂以履行自己的責任。

更為強烈的隱私觀出現在青年婦女身上,她們越來越無法接受婆婆為自己擦身,併產生極為親密的接觸,在這一過程其感受到強烈的尷尬與“難為情”等各種不適情緒。在她們看來,市場關係的相對匿名性與較為單純的市場契約能有效地免除私密空間的入侵。一些家庭在一開始原本不想請月嫂,但青年婦女們都會為此積極爭取,有時還會出動自己的爸爸媽媽與丈夫以及公婆溝通,並最終達成請月嫂的協議。

因而,市場關係而非家庭關係被看作是私密的保護機制,內與外在家庭結構收縮與市場興起的時代重新劃分了自身的界限。而一旦隱私空間的範圍或者說隱私內外的分界線發生變動,家庭照料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它從一種家庭內部的責任履行被逐漸視為是一種對產婦隱私的入侵,並被婦女所排斥尤其是被產婦所排斥。月嫂市場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空間。

其二,育兒觀念的變革與照料的專業化與精細化。

在傳統時期,育兒更大程度上歸屬於家庭的倫理行為,公公婆婆對嬰兒的照料本身既屬於代際責任的履行,同樣被視為是天倫之樂。無論是父母還是長輩都試圖親力親為,並認為親自照料能夠體現更大程度的親情。因此,在早期“當值”的社會評價是有限的,孩子沒有爺爺奶奶照料,被看作是一件可惜與遺憾的事情。

與之同時,人們將育兒更多地看作是一個相對自然而然的過程,並不存在一種絕對的育兒最優解,人們也能夠承受在兒童照料上的一些小缺陷,並不認為會對兒童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在傳統時期,兒童被深刻地嵌入在家庭的再生產體系中,是家庭完成自身的重要內容,它並沒有賦予兒童發展以更為突出的意義。

當前的變化則在於,一方面是生育數量減少帶來的家庭對兒童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則是育兒與發展觀唸的緊密結合,成人世界的焦慮被逐漸投射在育兒行為中,對兒童的照料逐漸被視為是一種專業化的行為,人們已經普遍性地形成了科學育兒與精細化照料的理念。

按照我母親的說法,原來孩子哭一哭無所謂,現在的孩子是哭不得了的。事實上,育兒專業化的觀念一旦形成,它就會給產婦與長輩巨大的照料壓力,生怕弄錯了讓孩子不舒服,並在照料孩子中變得戰戰兢兢。

我母親和妹妹就有完全不同的對孩子的體驗。嬰兒的身體在剛出生時極為柔軟,兩位母親都很愛自己的孩子,而我母親可以很自然地抱起自己的孩子、給孩子洗澡,妹妹一開始卻表現得很害怕,覺得孩子太過柔軟怕自己抱不好,更不敢亂動,而對月嫂寄予極大的信任。

仇叶:月嫂的兴起与私人生活的变革

資料圖:東方IC

正是育兒觀念的變革使兩代母親出現了完全不同的心態。顯然,作為一種倫理行為,它天然地對應著家庭的照料,本質上是家庭關係的相互交流。但是,一旦育兒本身成為一種專業行為,它就需要以專業人事進行專門服務,並能夠引入分工化的市場體系。從這一角度,儘管代際之間通常因如何照料小孩兒發生巨大的矛盾衝突,也不否認一部分傳統的育兒觀念並不科學,但是其最為核心的仍然是育兒觀念本身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傳統代際關係較為密切且育兒倫理化的時期,作為捲入代際關係的典型公共事務,照顧月子也無法完全避免代際之間的存在衝突,尤其是婆媳關係的摩擦與牴牾。

一旦新的隱私觀念與育兒觀念建立,在這一基礎上仍然試圖以家庭照料的形式照顧產婦與新生兒,其必然引發代際之間極為劇烈的衝突。無論是產婦或是婆婆,都將變得極為敏感,隱私的觸碰、育兒觀念的衝突以及照料的失誤都將被進一步擴大化,使雙方都覺得受到巨大的冒犯,產生強烈的家庭矛盾。從這一角度,作為一種專業化照料服務的“月嫂”服務必然會進一步增加。

在這個巨大的變革時期,人們的私人生活以及對生活世界的理解正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革,月嫂的興起也正屬於這場變革,透視著這個時代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