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美國,中國造不出一部手機?俞敏洪語出驚人,事實卻大失所望

在過去的2018年,工業設計和自主研發的國產手機都出現了集體爆炸的現象。國內手機已經擺脫了“模仿”和“山寨”的稱號,並開始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我們的全球市場份額也在逐年擴大。然而,在這個令人驕傲的時刻,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給我們潑了一盆冷水:如果離開美國,中國將無法制造一部手機。

離開美國,中國造不出一部手機?俞敏洪語出驚人,事實卻大失所望

相比之下,俞敏洪的話到底是一種噱頭,還是真的?首先,從現在起,中國的改革開放在許多行業和領域迅速發展。以我們最熟悉的華為為例,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它將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地位,成為世界領先的電信業巨頭。然而,在某些方面,我們真的達不到像美國通信業的那種程度。中興通訊事件是我們處於“技術短缺”的最無助時刻。

離開美國,中國造不出一部手機?俞敏洪語出驚人,事實卻大失所望

那麼華為的麒麟980,以及上週發佈的5G基站芯片和5G多模式芯片,能夠打破中國芯片的尷尬局面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確實能做到。然而,重要的是要知道芯片不僅存在於通信行業和移動電話中,也存在於家用電器和汽車系統中。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盛行的時代,芯片是大腦。據瞭解,中國每年的芯片進口量已經達到2000億美元,超過了進口石油的價值。一個小芯片必須經過幾十個技術環節,如光刻、電路設計等。每個技術環節都極其複雜,不像在廚房裡炒菜那麼簡單。

離開美國,中國造不出一部手機?俞敏洪語出驚人,事實卻大失所望

目前,儘管華為在芯片設計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臺積電仍然是大規模生產的關鍵。僅就手機而言,芯片、相機、屏幕、手機緩存等。幾乎全部來自外國供應商。第二,專利。企業創新的最直接體現是專利數量。華為去年在中國企業的專利數量上獲得了第一名,OV等手機制造商也表現不錯。然而,技術壁壘始終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即使是強大的蘋果也無法與“專利流氓”高通競爭。作為一個基礎研究和開發最強的西方國家,近年來它甚至開始了盈利模式:專利許可費。“高通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離開美國,中國造不出一部手機?俞敏洪語出驚人,事實卻大失所望

那麼俞敏洪說的這句話完全正確嗎?我們承認他是對的,但這也是無稽之談。在有許多手機組件和相關專利技術的大前提之下,世界上沒有一家手機制造商可以說完全獨立的製造了一部手機,華為做不到,蘋果也做不到!如果非要趕鴨子上架,以其積累的技術和目前的實力,三星可能是唯一一家。所以,對於俞敏洪的觀點,我們要正確的認識,一是中國企業目前的實力不足以稱霸,二是其實全球幾乎所有的手機制造商都不能完全獨立的製造手機,但若是用這個觀點來抨擊國內企業,未免太譁眾取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