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真正領會領導的意圖?

怎樣真正領會領導的意圖?
怎樣真正領會領導的意圖?

前不久,一位省部級領導到某高校宣講十九大精神。按照上級黨委要求,宣講會會場佈置要簡單、樸實,不能鋪紅地毯,不能有橫幅、標語等。可是,佈置太過簡單,會不會顯得對領導不夠尊重呢?如何既保持會場儉樸風格,同時又表現出足夠的熱情,這個分寸的確很難把握。實際上,這個問題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比如領導的秘書、司機經常都會碰到。那麼,究竟如何真正領會領導意圖呢?

  • 第一,領導說話要會聽,聽出言外之意。

因為說話的時間、場合不同,領導有時有所顧忌,或者有些話就不適合明說,有時候是正話反說,有時候是反話正說。一般而言,領導不會輕易批評身邊的工作人員。但有時因為事情比較特殊,領導會反話正說,這個時候就一定要聽出領導的言外之意,切不可沾沾自喜。筆者剛參加工作時,性格比較急躁,工作中看到不好的現象就不管不顧向上級反映,甚至多次越級向主要領導彙報工作。後來,主要領導專門把我叫到辦公室,對我敢於堅持正義的勇氣提出了表揚,但同時十分委婉地提醒我要注意工作方法。慶幸的是,我聽出了領導的言外之意,當時就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在後來的工作中及時作了糾正。其實,能否聽出領導的言外之意,關鍵在於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有時候我們是“身在此山中”,只要有旁人及時點撥,就可識得“廬山真面目”。當然,聽話聽音,要避免多疑多慮,不要多想也不要想偏了,千萬不能因為領導的某句無心之話而整天憂心忡忡、疑神疑鬼。

怎樣真正領會領導的意圖?
  • 第二,領導止話要善察,察出內心變化。

無論是出差途中還是開會之時,先前還言語較多的領導會突然沉默寡言,這時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定要保持沉默,察言觀色,謹言慎行。筆者曾陪同某位領導出差,途中領導主動問起某位同事平時表現如何、群眾基礎好不好等。筆者與該同事工作交往較多,對其還算比較瞭解,於是據實回答了領導的問題。可是,交談中領導接了一個電話後便不再談這個話題了,直至到達出差目的地。這個時候,因為無法判斷到底發生了什麼突發情況,開口講話不一定會說到點子上,與其言多必失,還不如靜觀其變。對於領導突然中止的話題,如果領導不再提起,千萬不要主動跟領導提起。作為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做好跟領導談話的保密工作,不該說的堅決不說,不該問的堅決不問。如果與領導單獨相處時不知道說什麼,或者不知道怎麼說,那麼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方式。

  • 第三,領導無話要靠悟,悟出真實意圖。

作為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比如某件事情領導並沒有發表明確意見,而需要工作人員根據領導平時的言談舉止和思維習慣,及時、大膽地揣摩、推測,並最終做出儘可能讓領導滿意的判斷。一般說來,只要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平時注意觀察與學習,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做出正確判斷並讓領導滿意的。如果不管領導意圖,任憑自己去發揮,工作的結果就可能同領導的意見相去甚遠,不僅返工的次數多,而且可能勞而無功。

怎樣真正領會領導的意圖?

當然,以上所述都是建立在領導意圖本身正確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在領會、貫徹領導意圖時發現有不合理甚至存在違紀違規的地方,就要為領導把好關,及時與領導溝通,糾正其中的偏差,確保領導意圖正確無誤。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開篇說到的會場佈置的事情上。那場宣講會,無論是地方黨委還是高校黨委都十分重視,最後組織得也很成功,但有些細節做得不是很好,考慮得不是很周全。之所以對會場細節的判斷和把握不夠準確,關鍵在於佈置會場的不是直接在省部級領導身邊工作的人員。因此,要想真正領會領導意圖,除了在領導身邊工作外,你還要勤於學習與觀察,做到傾聽又會聽,服從不盲從,聽出領導的言外之意,察出領導的內心變化,悟出領導的真實意圖。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8年第十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