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其說14——“騙”(一分鐘閱讀)

字源其說14——“騙”(一分鐘閱讀)

騙,中國漢字。形聲,本義為跨上馬背,後假借為矇騙、詐取、欺騙之義。

追本溯源
字源其說14——“騙”(一分鐘閱讀)

“騙”字無甲骨文、金文可考。在小篆中,“騙”字左邊是“馬”,說明最初與馬有關;右邊是“扁”,為音符表讀音, 同時“扁”為“偏”的省文,有側的意思,表示從一側跨上馬背。後“騙”字假借為欺騙,這也是該字後來的常用義。後經隸書、楷書,形成今之字形。

三言兩語
字源其說14——“騙”(一分鐘閱讀)

一見到“騙”字,人們會自然聯想到用謊言、詭計或欺瞞的手段使人上當,慣用騙的人及其行為為大家所深惡痛絕,這不僅涉及到人類道德層面的問題,而且嚴重影響著人類社會秩序。

心靈啟迪
字源其說14——“騙”(一分鐘閱讀)

所有騙的行為都為道德所約束,但當騙突破道德範疇,進入到人類社會秩序範疇時,就會受到法律的約束。

在法律層面上,當騙的內容達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人陷入錯誤認識,繼而做出處置自己財產的行為時,便是法律所規定的詐騙範疇,詐騙通常為刑法所禁止。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財富大量積累,針對財產的詐騙犯罪也愈來愈多,有些藉助著科技手段,表現越來越多樣化,涉及的領域也更加廣泛。

面對各種各樣的騙,一方面我們要擦亮眼睛,注意識別,加強防範;另一方面,針對詐騙行為,要合法地運用公權力嚴厲打擊,使詐騙無容身之所,藏身之地。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